當前位置: 東方風力發電網>看資訊 >產業政策 > 廣東汕尾:推進6GW海上風電建設,致力打造千萬千瓦海上風電基地

廣東汕尾:推進6GW海上風電建設,致力打造千萬千瓦海上風電基地

2024-05-07 來源:汕尾市人民政府 瀏覽數:606

文件指出,構建“風光水火核儲”一體化全業態新型綜合能源體系,全力打造汕尾綠電創新實驗區。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加快打造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全產業鏈基地。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合理布局抽水蓄能電站。合理適度發展清潔煤電。加快油氣輸配設施建設。加強電網建設,打造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進一步完善電力外輸網絡,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創新發展。

近日,汕尾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關于汕尾市貫徹落實《廣東省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件指出,構建“風光水火核儲”一體化全業態新型綜合能源體系,全力打造汕尾綠電創新實驗區。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加快打造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全產業鏈基地。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合理布局抽水蓄能電站。合理適度發展清潔煤電。加快油氣輸配設施建設。加強電網建設,打造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進一步完善電力外輸網絡,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創新發展。

統籌發展“風光水火核儲”綠色能源體系,加快建設海上風電、核電、燃氣發電、清潔煤電、抽水蓄能等能源項目,以紅海灣實驗室為支撐,搭建海上風電高水平技術研發平臺,著力打造綠電創新示范基地。

積極培育發展海上風電及海工裝備制造產業,推進紅海灣海上風電場址(200萬千瓦)以及國管海域海上風電場址(400萬千瓦)建設,致力打造千萬千瓦海上風電基地。

全文如下:

汕尾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汕尾市貫徹落實《廣東省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汕府辦函〔2024〕61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事業單位:

《汕尾市貫徹落實〈廣東省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的工作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發展改革局反映。

汕尾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3月28日

汕尾市貫徹落實《廣東省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的工作方案

為深入實施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擴大內需戰略部署,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的通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緊扣“十四五”時期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主要任務和工作目標,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工作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發展和安全,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牢牢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推進擴大內需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以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為總牽引,全面激活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走穩走好“海洋強市,融灣先行”之路,為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和堅實支撐。

二、主要目標

——擴大消費投資,厚植內需增長根基。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推動傳統消費轉型升級,加快培育新消費增長點。加快推進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優化投資結構規模,擴大有效益的投資,保持投資合理增長。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進一步增強。

——完善分配格局,釋放有效需求潛能。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區域協調發展協調性、平衡性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縮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社會事業加快補短板、擴供給、提質量。

——優化產業結構,提升供給質量效益。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互促共進,實體經濟發展根基進一步夯實。堅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科技互促雙強,供給體系對內需的適配性不斷增強。

——完善市場體系,激發內需取得明顯成效。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制度完備、治理完善的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商品和要素在城鄉區域間流動更加高效順暢,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有序推進,營商環境迭代升級,公平競爭制度更加完善,現代流通體系建立健全。

三、全面促進消費,加快消費提質升級

(一)持續提升傳統消費

1.提高吃穿用消費品質。提升高品質農產品供給質量,加快現代化海洋牧場平臺建設,著力推動甘薯、絲苗米、生豬、荔枝等主導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培育陸河青梅、陂洋菠蘿、蓮花山茶等特色產品,大力發展預制菜等精深加工產業,推動汕尾農產品實現特色化、品牌化發展。持續打造“山海湖城·盡善美”城市促消費節日品牌,突出汕尾藍色海洋活力、紅色革命情懷、綠色生態宜居等城市特色,適時舉辦美食節、家居節、家電節、年貨節等各類促消費活動,擴大智能家電、家具等耐用消費品促銷活動,擴大產品和人群覆蓋面?!臼猩虅站?、工業和信息化局、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按職責負責,以下各項任務均涉及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職責,不再逐一列出】

2.釋放出行消費潛力。深挖汽車消費潛力,舉辦汽車促消費主題活動,促進汽車消費提升。積極引進新能源汽車銷售企業,壯大本地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提升車管業務政務服務效能,推動車管業務全面進駐市政務服務中心公安業務區實行“一窗通辦”;依托3個縣級車管所、3個政務服務中心、25個機動車登記服務站,2個警郵合作服務中心,推動業務辦理權限下放,持續推進車管業務社會辦,創新警郵合作模式,做大做強車管網辦中心,推動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互通。強化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資質認定,持續做好報廢機動車回收工作。支持老舊城區、學校、醫院等重點場所通過改造、新建等方式,加大停車基礎設施供給,推進國省干線公路沿線停車區建設。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布局,重點加快旅游景區、公共停車場、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區域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形成適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市商務局、住房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公安局、教育局、衛生健康局、發展改革局)

3.促進居住消費健康發展。堅定不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鼓勵房地產企業加大在本地開發投資和銷售,推動已拿地項目盡快動工建設,促進我市住房消費持續穩健發展。擴大保障性住房供給,支持監管企業積極參與人才性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建設運營,鼓勵有條件的市屬國有企業以市場化方式對閑置土地、房產等進行改建改造、優化整合。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鼓勵房地產企業讓利、公積金政策支持、商業貸款優惠等方式提高購房優惠,加大人才購房支持力度,進一步挖潛住房消費潛力。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到2025年,中心城區新建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30%以上,其他縣區新建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20%以上,其中政府投資工程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比達50%以上。(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自然資源局、財政局、國資委按職責負責)

4.增強區域消費綜合承載能力。深耕“百千萬工程”,健全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深入實施“數商興農”行動,健全完善縣鎮村三級電商、物流商貿服務體系,鼓勵引導品牌連鎖便利店進社區、進村鎮。加快供銷綜合性農產品產業園、綜合物流園區等建設,構建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重點、行政村為基礎的商業布局。積極打造一批商業綜合體、特色街區、特色小店,加快培育創建省級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市商務局、交通運輸局、供銷社、市交投公司按職責負責)

(二)積極發展服務消費

1.著力培育文化消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進市民文化中心建設,補齊市縣兩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短板。深入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積極利用網絡平臺營銷文化服務和產品,結合社會關注熱點,深挖活動服務主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品質化多元化。深入開展嶺南文化“雙創”(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工程,抓實正字戲、西秦戲、白字戲、漁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支持圍繞新時代、新主題持續推進藝術創作,著力引導群眾藝術發展,加快打造汕尾市小戲創作基地。舉辦夜間經濟主題促消費活動,打造商文旅業態融合特色消費集聚區。(責任單位:市商務局、文廣旅體局、財政局、發展改革局按職責負責)

2.促進旅游消費提質擴容。堅持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依托重要景點、重要場館,在傳統節慶期間推出一系列特色主題文化活動,策劃包裝城區“生蠔節”、陸河“梅花節”、紅海灣沙雕藝術節、汕尾市非遺文化旅游節、陸豐玄武山廟會、海陸豐端午龍舟節、華僑東南亞風情節等系列活動。著力提升旅游景區品質,推進“3A級旅游景區連片打造成4A級旅游景區”創建工作,指導新山村紅色旅游區、金廂濱海紅色旅游景區、晨洲蠔鄉旅游景區申報國家4A級旅游景區。做好廣汕高鐵、汕汕高鐵開通“后半篇文章”,重點瞄準粵港澳大灣區假日游、親子游、自駕游、體驗游目標人群,打造“周末游”目的地,大力宣傳汕尾城市建設新形象,增強汕尾旅游城市競爭力和影響力。支持各縣(市、區)依托鄉村振興示范帶“連帶成片”規劃建設,積極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和民宿,落實支持民宿行業各項稅費優惠政策。(市文廣旅體局、稅務局按職責負責)

3.增加養老育幼服務消費。大力發展康養產業和養老事業,加快市福利中心建設項目(一期養老工程)建設。推動實現縣級養老機構全覆蓋。推進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醫養結合機構,將醫養結合機構內設的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指導養老機構與周邊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協議合作,推動醫養結合機構加快投入使用。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鼓勵用人單位負責嬰幼兒照護服務,打造一批嬰幼兒照護示范機構,力爭到2025年底,市、縣分別建成1家示范性托育服務機構。實施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支持社會力量發展社區托育服務,完善社區托育服務網絡,推進母嬰設施提檔升級。(市衛生健康局、民政局按職責負責)

4.提供多層次醫療健康服務。對標省內外先進水平,以深汕中心醫院高水平醫院為牽引,實施高水平醫院跨區域聯動“一對一”緊密型幫扶項目,通過集團式發展向醫療服務能力薄弱地區延伸,強化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高水平醫院、三甲醫院對各地醫院技術和人才支持,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縣級延伸。鼓勵發展全科醫療服務,增加??漆t療等細分服務領域有效供給,加快推進醫師多點執業。實施婦幼健康保護工程,健全母嬰安全保障體系。提升中醫養生服務能力,發展旅居養老、文化養老、健康養老、養生養老等新業態,增強老年健康服務產業鏈。鼓勵引進國內外健康服務機構,大力發展體檢咨詢、母嬰照料等健康服務形式。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規范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落實國家擴大免疫規劃,做好查漏補種和補充免疫。(市衛生健康局、民政局、醫保局按職責負責)

5.提升教育服務質量。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供給,推動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項目完成年度目標,持續改善和提升普惠性幼兒園保教質量。提升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水平,推進公辦學校新改擴建項目建設,加快補齊義務教育短板弱項,增加公辦學位供給,規范民辦教育發展。繼續推進普通高中優質多樣特色發展。推進中職學校達標工程建設,持續提高全市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達標比例。持續深化“企校雙制、工學一體”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加強重點專業和特色專業建設,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構建多元合一、產教融合的人才培育體系。推進特殊教育擴容提質,著手謀劃好市特校擴大辦學規模、標準化建設等工作,推進市專門學校新校區建設。(市教育局、發展改革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職責負責)

6.促進群眾體育消費。推進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重點推進體育公園、足球場地、“兩場一館一池一中心”、健身步道等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督促推動汕尾市沙灘體育公園、汕尾市全民健身中心(室內綜合館)、海豐縣體育中心、陸河縣城小型體育綜合體等項目建設,補齊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短板。探索城市社區運動場地設施試點城市建設,以社區體育公園為重要抓手,優化提升15分鐘健身圈。策劃推動舉辦汕尾馬拉松、環粵港澳區城市自行車挑戰賽、紅海灣帆板帆船比賽等重大體育賽事,增強對游客吸引力和拉動力,刺激體育旅游消費。(責任單位:市文廣旅體局)

7.推動家政服務提質擴容。優化提升“南粵家政”工程,深入推進產業體系和保障體系建設,大力實施母嬰服務、居家服務、養老服務、醫護服務四大培訓項目。持續推進家政服務品牌標桿企業、龍頭企業和誠信企業建設,培育壯大員工制家政企業,推行家政服務人員“放心碼”。開展大規模家政職業技能培訓,完善家政服務多元化技能評價標準,加大對家政服務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實現2024年家政培訓1000人次。依托“南粵家政”綜合服務示范基地、服務超市,建立健全更高水平的服務體系。推進產業園建設。推行“南粵家政+社區服務”便捷模式。鼓勵發展家庭管家等高端家政服務。(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商務局、發展改革局按職責負責)

(三)加快培育新型消費

1.支持線上線下商品消費融合發展。積極開展線上線下展銷對接活動。加快傳統線下業態數字化改造和轉型升級,鼓勵智能無人便利店、智能生鮮柜等智能零售終端進社區。豐富5G網絡和千兆光網應用場景。引導生產企業通過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新模式進行營銷推廣。(市商務局、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負責)

2.培育“互聯網+社會服務”新模式。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加快建設汕尾市教育教學信息管理平臺,實施全覆蓋教學質量監測,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大力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加強全市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醫院“互聯網+醫療健康”基礎設施建設與升級,深入實施健康信息便民惠民行動,加快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充分宣傳利用“智旅汕尾”智慧文旅平臺,提供便捷“全景式”服務,實現“一部手機游汕尾”,全面提升汕尾市旅游景區、景點和文化場館的數字化應用水平。(市教育局、衛生健康局、文廣旅體局按職責負責)

3.促進共享經濟和新個體經濟發展。鼓勵本地電子商務平臺發揮示范作用,通過減免平臺服務費、入駐保證金、宣傳推廣費等,降低入駐商家運營成本,拓寬線上市場營銷渠道。(市商務局、市場監管局按職責負責)

(四)大力倡導綠色低碳消費

1.積極發展綠色低碳消費市場。結合促消費活動,推動擴大綠色產品線下銷售。鼓勵企業申報“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梯次利用)公告企業”。鼓勵市屬國有企業樹立綠色采購理念,優先采購綠色能源和采購綠色產品及服務,不斷改進和完善采購標準和制度。(市商務局、財政局、國資委、住房城鄉建設局、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負責)

2.倡導節約集約的綠色生活方式。全面落實國家、省、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政策,在城市公交車、出租車領域大力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新增和更新公交車全部投入新能源汽車。鼓勵、引導巡游出租車企業、網約車平臺優先投放新能源車輛,力爭到2025年,全市公交車新能源汽車占比100%,出租車(含巡游出租車和網約出租車)新能源汽車占比達到72%。全面發展綠色建筑,到2025年,全市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持續推進塑料污染治理,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規范塑料廢棄物回收處置。落實限制商品過度包裝有關規定,制定工作方案,抵制過度包裝。(市生態環境局、發展改革局、住房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市場監管局按職責負責)

四、優化投資結構,拓展投資空間

(五)加大制造業投資支持力度

引導各類優質要素向制造業集聚。發揮市領導帶頭招商工作機制,對引進的外資先進制造業項目按省、市外資獎勵政策予以支持。支持企業開展新一輪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投資,每年推動不少于100家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督促轄內銀行機構抓政策機遇,圍繞汕尾“十四五”規劃,對接重點項目庫,了解金融需求,做好金融服務,優化信貸結構,提供便捷型金融服務。落實再投資遞延納稅優惠政策,促進存量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完善產業空間布局,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引導資源要素向區域協調重點地區和重大平臺集中布局,為制造業發展提供空間要素保障。保障產業轉移主平臺基礎設施項目用地,積極對接上級部門爭取用地計劃指標。(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投資促進局、自然資源局、商務局、金融工作局、發展改革局、稅務局、中國人民銀行汕尾市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汕尾監管分局按職責負責)

(六)持續推進重點領域補短板投資

1.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汕尾機場選址前期工作。推進龍汕鐵路、汕梅鐵路前期謀劃,著力構建南北向高速鐵路通道。加快完善“一縱二橫三聯絡”高速公路網布局,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及粵東地區“一小時經濟生活圈”。加快推進國省道拓寬改造、提質升級,加密市域縣區及縣域鄉鎮、主要工業園區之間溝通聯系。著力完善“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體系,打造“一路一風景、一村一幅畫、一縣一特色”,與鄉村振興示范帶有機融合的“美麗農村路”。(市發展改革局、交通運輸局按職責負責)

“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工程

1.機場。加快推進汕尾機場選址前期工作

2.鐵路。加快龍汕鐵路前期規劃研究論證,構建汕尾港南北向疏港鐵路通道,推動形成龍汕鐵路與汕尾港協同發展、港鐵聯動的良好局面。深化汕梅鐵路謀劃。

3.三張公路網。高速公路網:加快深汕西改擴建項目汕尾段、揭普惠高速南延線建設,確保項目分別在24、25年建成通車。加快潮惠高速海城互通及服務區、甬莞與沈海高速海豐聯絡線、沈海高速陸豐碣石支線等前期及研究工作。國省道干線網:持續推進國道228、235、236、324及省道240、241、337、510等一批國省干線公路規劃實施,重點推進國道228線甲子至南塘段改建工程、國道228線陸豐上英至海豐城東段改建工程、國道236線汕尾城區段改建工程、國道324線海豐縣城至梅隴段改建工程、省道241線海豐赤坑至汕尾城區段改建工程、廣東省濱海旅游公路汕尾品清湖南岸段等一批項目。農村公路基礎網:積極推進一批農村公路提檔升級改造及現有存量農村公路危橋改造。

2.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風光水火核儲”一體化全業態新型綜合能源體系,全力打造汕尾綠電創新實驗區。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加快打造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全產業鏈基地。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合理布局抽水蓄能電站。合理適度發展清潔煤電。加快油氣輸配設施建設。加強電網建設,打造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進一步完善電力外輸網絡,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創新發展。(市發展改革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林業局、汕尾供電局按職責負責)

“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工程

1.海上風電。積極推進紅海灣海上風電場址(200萬千瓦)以及國管海域海上風電場址(400萬千瓦)建設。

2.核電。推進陸豐核電5、6號機組建設。積極推動陸豐核電1、2號機組項目盡快取得國家核準

3.抽水蓄能電站。加快推進陸河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推動陸河吉溪抽水蓄能電站、赤石牙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

4.清潔煤電。推進廣東陸豐甲湖灣電廠3、4號機組擴建工程(2×1000MW)、汕尾電廠二期5、6號機組(2×1000MW)擴建工程項目建設。引導廣東紅海灣發電有限公司等電廠進行技術升級,開展煤電機組超低排放和節煤升級改造,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5.天然氣基礎設施。重點推動粵東天然氣主干管道惠州-海豐干線項目建設,實現與省高壓管網互聯互通。加快推進粵東天然氣主干管道“縣縣通工程”汕尾-陸河項目,實現天然氣“縣縣通”。謀劃推進汕尾海豐熱電聯產保障電源項目。

3.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推動主要河道干流堤防全部達標,完成現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加快推進市區供水節水改造工程、螺河-黃江水系連通工程、陸豐市螺河至碣石引水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加快深汕特別合作區拓展區供水工程等區域水資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謀劃新建大東門水庫等中型水庫。實施農村供水“三同五化”提升改造工程,推進農村供水規?;?、城鎮供水管網向農村延伸。高質量建設汕尾市萬里碧道,積極推進幸福河湖建設。(市水務局負責)

“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工程

供水保障工程。加快推進市區供水節水改造工程、螺河-黃江水系連通工程、陸豐市螺河至碣石引水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加快深汕特別合作區拓展區供水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

4.完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加快建設完善物流基礎配套設施,發揮汕尾沿海經濟帶戰略支點優勢,著力打造粵東區域物流樞紐城市,布局規劃建設“三基地、五中心、多節點”的物流格局。積極推進汕尾綜合物流產業園建設項目前期工作,謀劃建設多功能合一的綜合性物流園區。整合汕尾港區資源,加強汕尾新港與鹽田港、小漠港協同規劃。支持縣、鎮兩級郵政快遞基礎設施改造升級,深化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市發展改革局、商務局、交通運輸局、供銷社、郵政管理局按職責負責)

“完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重點工程

1.港口物流。積極推進汕尾綜合物流產業園建設項目前期工作,謀劃建設多功能合一的綜合性物流園區,并積極謀劃預留后方用地作為汕尾新港的延伸“無水港區”,推動港口物流一體化發展。整合汕尾港區資源,加強汕尾新港與鹽田港、小漠港協同規劃,與深圳港集團合作開發運營汕尾新港區白沙湖作業區兩個7萬噸級公用碼頭,推動汕尾港發展多式聯運工程。

5.加大生態環保設施建設力度。因地制宜建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全鏈條分類體系,加大對現有的生活垃圾收集站、轉運站提升改造力度。推進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全面完善各縣(市、區)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管網短板,加快消除污水收集管網空白區,推動縣城老舊污水管網改造、破損修復和雨污分流改造,加快推進陸豐市第二污水處理廠(一期)、海豐縣城第三污水處理廠等項目建設。推動污水資源化利用,鼓勵將再生水用于工業和市政雜用等。推進綠色港航建設,指導企業對現有油污水處理設施進行改造升級并供應社會船舶使用,全面推進港口碼頭岸電使用功能,依托省交通運輸廳船舶水污染物管理平臺和汕尾港綜合管理平臺提升港航信息化管理水平。(市生態環境局、衛生健康局、住房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按職責負責)

6.完善社會民生基礎設施。按照平戰結合原則,建立以深汕中心醫院等公立綜合醫院為骨干,發熱門診、發熱診室、村衛生站(室)為基礎的市、縣、鎮、村四級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力爭建設粵東地區醫療衛生高地,加快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實施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百縣工程,加強縣級中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和綜合性醫院中醫、婦女保健、兒童保健??平ㄔO。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華南師范大學汕尾校區二期項目、汕尾職業技術學院新改擴建、深汕中心學校等項目建設,改善各類學校辦學條件。加大未建、未達標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推動市文化中心項目建設,著力消除公共文化設施空白點。落實“一地一策”、“一館一策”,推動海豐縣、陸豐市按照國家二級館標準改造建設圖書館、文化館;市城區加快市城區文化旅游綜合服務中心開工,推動城區圖書館選址建設;陸河縣加快縣圖書館建設、縣文化館改造。(市衛生健康局、教育局、文廣旅體局按職責負責)

7.加快補齊市政基礎設施短板。強化交通基礎設施常態化預防性養護維護,加大病害治理力度,消除基礎設施安全隱患,推動落實全生命周期養護,提升安全隱患防治能力,提高交通網絡韌性。加快推進市政道路、污水、餐廚、污泥等民生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全面推進老化燃氣管道更新改造,開展居民用戶端的燃氣橡膠軟管更換工作。有序推進老舊破損供水管網更新改造。推進排水管網和防澇工程設施建設,開展城市易澇積水點整治,動態更新積水點清單,區分輕重緩急、影響程度,分類予以消除。(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

(七)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

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5G網絡城鄉全覆蓋,推進千兆寬帶進小區和農村光網全覆蓋,落實年度全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細化分解5G基站和光纖網絡建設主要指標,壓實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職責。落實公共資源開放目錄支持5G基站建設,協調推動免費開放公共物業支持基站建設。支持保障汕汕高鐵、深汕西高速改擴建和興汕高速二期在汕尾市內沿線配套通信基站如期建設。著力推動科技強市建設,重點做好國家高新區創建,持續推進深圳創新島建設,謀劃建設廣州創新島,加快紅海灣實驗室項目建設。(市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負責)

五、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釋放內需潛能

(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1.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放開城鎮戶口遷移政策,以合法穩定住所、合法穩定就業為條件,實施“敞開式”準入政策,合理引導農業人口有序向城鎮轉移。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切實暢通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通道,依法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權益,不斷擴大就業、教育、醫療、社保、住房保障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促進城鄉一體融合發展,推動公共資源按照常住人口規模配置。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鞏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界定成果。健全農村產權流轉管理服務體系,積極探索建立進城落戶農民的農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維護保障機制和市場化退出機制,保障進城落戶農民的合法權益。(市發展改革局、公安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按職責負責)

2.全面接軌深圳、融入灣區。強化區域協同發展,依托汕尾西臨深圳和大灣區、東接汕潮揭的東承西接區位優勢,抓住“雙區”建設重大戰略機遇、新一輪深圳-汕尾對口幫扶協作契機,以及珠三角城市產業梯度有序轉移政策,全面接軌深圳、全方位對接協作,深化深汕在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營商環境、鄉村振興、海洋經濟等各領域務實合作和融合發展。推動汕尾全面融入大灣區。(市發展改革局、工業和信息化局、交通運輸局、住房城鄉建設局、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按職責負責)

3.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貫徹落實“百千萬工程”部署要求,實施《汕尾市貫徹落實<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措施>的實施方案》,加快形成具有汕尾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之路。健全縣級財力保障長效機制,強化資金、土地、人才、技術等要素資源投入保障。實施縣城基礎設施建設能力提升行動,加快推進縣城補短板強弱項,推動縣城居住條件改善提升、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環境基礎設施提級擴能,爭取到2025年,縣城基礎設施短板弱項基本補齊,各縣(市、區)主城區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基本形成“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排并舉、超標應急”的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全面消除歷史上嚴重影響生產生活秩序的易澇積水點,持續提升城鎮燃氣安全和更新改造,宜居、韌性、智慧的高品質縣城基本建成。增強鄉鎮綜合服務功能,建強一批中心鎮、專業鎮、特色鎮。圍繞“七個一”標準,全面推進美麗圩鎮建設工作,推動陸豐市碣石鎮、海豐縣可塘鎮、陸河縣水唇鎮等典型鎮培育工作。(市發展改革局、財政局、住房城鄉建設局、農業農村局按職責負責)

4.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和城中村改造。深入推進城市更新,出臺實施《汕尾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編制實施年度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爭取到2025年完成全市77個城鎮老舊小區升級改造工作,著力改善居民居住條件,打造高品質生活空間。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探索完善城中村改造工作機制,逐步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自然資源局、商務局按職責負責)

(九)積極推動農村現代化

1.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動市政公用設施向郊區鄉村和規模較大中心鎮延伸,完善鄉村水、電、路、氣、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按照省工作部署,推進“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千家萬戶沐光行動”。實施數字鄉村建設行動。加強村級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推進一站式便民服務。全域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健全“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垃圾收運處理體系,推進基礎環境整治、綠化美化和農房立面改造等,沿線連片推進人居環境整治,開展鄉村振興“連帶成片”示范區規劃建設專項攻堅,推動10個示范片區整合資源、迭代升級。深入推進農房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加強新建農房質量管控,提高農房設計水平。推動新建農房風貌塑造,因地制宜推廣現代建造方式和綠色農房建設技術。加強古樹名木、特色民居和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塑造別具風格的汕尾特色鄉村風貌。到2025年底,全市80%以上行政村達到省定美麗宜居村標準。(市農業農村局、住房城鄉建設局、生態環境局、水務局、工業和信息化局、交通運輸局、發展改革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民政局、汕尾供電局按職責負責)

2.完善鄉村市場體系。開展縣域商業建設行動,推進大型商貿流通企業下沉銷售渠道,改造提升縣域綜合商貿服務中心、鄉鎮商貿中心等,補齊縣域商業發展短板。依托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完善縣鎮村三級物流體系。立足我市鄉村產業發展基礎,聚焦海洋牧場大平臺,以甘薯、絲苗米、荔枝、生豬等4個大宗農產品為主導產業,以陸河青梅、蓮花山茶、陂洋菠蘿、晨州蠔、塔嶺粉簽、華僑紅楊桃等特色產業為培育重點,加快“12221”市場體系建設。持續推進國家級、省級名特優新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以及“粵字號”知名品牌創建,提升農產品品牌質量。加強農產品市場營銷,適時組織舉辦優勢特色農產品宣傳推介活動,提升我市特色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增進農民收入。持續推動農貿市場品質提升,規范和加強市場日常監管工作,促進農貿市場規范化管理。(市農業農村局、商務局、市場監管局、供銷社按職責負責)

3.豐富鄉村經濟形態。實施“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行動,結合開展“我的家鄉我建設”活動和農村職業經理人培育試點,支持各類新型經營主體開辟新空間,發展鄉村傳統特色產業。加快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配套落實財稅金融、用地保障等綜合支持政策。實施扶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項目,探索發展集體經濟的有效實現形式。推動農村職業經理人改革試點,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成立“強村公司”,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行機制。(市農業農村局、財政局、自然資源局、金融工作局、稅務局按職責負責)

4.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推動各縣(市、區)制定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清單,建立健全公共基礎設施管護制度。進一步健全黨組織領導的“五治一體”鄉村治理體系,推動黨組織領導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明顯加強,村民自治實踐進一步深化,村級議事協商制度進一步健全,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市發展改革局、農業農村局、財政局、交通運輸局、水務局按職責負責)

(十)優化區域經濟布局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完善內需增長空間格局。充分利用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新一輪對口幫扶協作等政策支持,加快推進產業有序轉移承接,積極推動汕尾創建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深入實施創先、進位、消薄行動,實施新型城鎮化建設“一縣一方案”,推動陸豐市、海豐縣創先爭優,市城區提質進位,陸河縣加快消薄,紅海灣經濟開發區、華僑管理區迎頭趕上,提升區域發展協調性、平衡性。落實我市推動產業有序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1+14+X”系列政策,統籌抓好產業興縣、強縣富民、縣城帶動,加快產業轉移平臺建設,推動縣域承載能力整體提升。(市發展改革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財政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工商聯按職責負責)

六、提高供給質量,帶動需求更好實現

(十一)加快發展新產業新產品

1.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促進科技創新強市建設,以“八提速六領先三突破”為目標,以區域創新體系、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孵化育成體系、科技成果轉化體系、人才體系、科技政策支撐體系等“六大體系”建設為抓手,落實《汕尾市促進科技創新強市建設若干措施》,以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加快紅海灣實驗室建設,鼓勵和引導企業申報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推進應用基礎研究。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名校大院為支撐,加強政產學研結合,推動院校地企合作,開展科技專項攻關,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省重點科研項目,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省科技創新戰略(“大專項+任務清單”)項目,推動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助力企業提升競爭力。(市科技局、財政局按職責負責)

2.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圍繞“5+N”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持續打造多點支撐、亮點紛呈的現代產業體系。立足光電子器件、新型平板顯示及其模塊等零配件產業基礎,引導信利、德昌等產業龍頭企業,持續加大技術研發投入,促進電子信息產業高端化發展。統籌發展“風光水火核儲”綠色能源體系,加快建設海上風電、核電、燃氣發電、清潔煤電、抽水蓄能等能源項目,以紅海灣實驗室為支撐,搭建海上風電高水平技術研發平臺,著力打造綠電創新示范基地。深入推進新材料產業園規劃建設和招商工作。以海豐可塘珠寶、梅隴金銀首飾、公平服裝等專業鎮產業基礎和海迪等龍頭企業為依托,培育一批具有良好品牌知名度的特色產業集群,促進大美麗產業持續轉型發展。強化絲苗米、番薯、荔枝、楊桃、茶葉等優勢傳統農產品新技術、新品種推廣應用,推動實現現代農業與食品加工產業融合發展。以3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為基礎,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全鏈創優為導向,推動水產種業創新發展,推動深遠海養殖、智慧漁業、科技研發等功能有機結合,推動產業鏈條向精深加工和物流貿易等領域延伸,加快建設全省現代化海洋牧場先行示范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局、科技局、農業農村局按職責負責)

3.加強創新產品應用。加快推進汕尾創新島建設,充分利用深圳創新資源豐富的優勢,在深圳創建技術創新研發中心,構建科技成果培育平臺,形成“研發設計在深圳,轉化落地在汕尾”的創新生態。加強與廣東工業大學、省科學院、省基金委等產學研合作,建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工作機制,推動高校、科研機構科技成果到汕尾落地轉化。推進科技成果中試基地建設,縮短科技成果落地產業化距離。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產業化應用,實施自主創新產品優先采購以及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等激勵政策。堅持質量導向、市場導向,加強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高水平運用、高效能服務,提升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高水平強化知識產權“放管服”改革,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市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場監管局按職責負責)

4.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深入實施“四數聯動”,加快培育壯大數字經濟,布局汕尾品清湖新區數字園區建設,推進和諾數字產業園建設運營,推動數字經濟產業聚集發展。深入實施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工程,持續推動一批工業企業“上線用云、用數賦智”,打造信利光電、紅海灣電廠、比亞迪實業等工業互聯網標桿企業。積極培育5G、大數據、人工智能及超高清視頻等核心產業,加快推動各地跨行業領域數字化轉型,力爭每年推動工業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實現數字化轉型20家以上。鼓勵發展數字農業和數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農業農村數字經濟,提升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高效化、服務便捷化水平,用數字化引領驅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農業農村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按職責負責)

5.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深化實施“善美英才”計劃,做好人才“引育用服管”文章,深化實施“萬名大學生招引工程”,大力引進產業人才、工程師人才、創新創業團隊,力爭每年引進博士碩士300名、大學生1萬名、創業團隊3個以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完善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育人模式。統籌用好人才資源,深化打造“博士觀察團”服務高質量發展平臺。強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開展人才招引專項行動,舉辦系列企業招聘會,切實滿足高新技術企業、新型研發機構和汕尾創新島人才需求。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探索組建產業創新人才聯盟。改造升級市人才驛站,配套完善人才關心的住房安居、子女教育、配偶就業、個稅優待等政策支持。加強“人才善美碼”建設,完善人才考核評價體系。做好急需緊缺人才目錄申報發動工作。(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按職責負責)

(十二)積極促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

1.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堅持以工業化理念、產業鏈思維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持續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加快推動廣東絲苗米跨縣集群產業園(汕尾市)建設,打造“廣東香米 汕尾絲苗”公共品牌。加快推進陸豐黃牛、陸豐水產、海豐蓮花山茶、陸河油柑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推動特色優勢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做強主導優勢農產品,推動甘薯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強“龍龍金甘薯”“汕尾粉簽”等產業品牌;優化產業結構,構建汕尾生豬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推動生豬養殖、屠宰企業向標準化、現代化轉型升級;加快荔枝產業轉型升級,推廣鳳山紅燈籠等優良品種,培育龍頭企業,發展精深加工,提升市場競爭力。堅持陸海聯動,暢通海產品運輸通道,加快湖東漁港平安漁港、遮浪漁港綜合管理試點項目建設,打造以馬宮、甲子漁港為核心的現代化漁港經濟區。全力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加快推進20片海上園區規劃選址,加快華潤江牧島、中廣核(陸豐)風漁融合等項目建設,推動“深海漁業-漁港經濟-精深加工-冷鏈物流-品牌銷售”全鏈條發展。強化農業節水增效,推進龍潭灌區、五里牌灌區等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市農業農村局、水務局、發展改革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按職責負責)

2.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推動紡織服裝、珠寶首飾、食品飲料、家電家具等產業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發展。深化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持續完善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和安全體系,推動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推動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引導企業開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技術改造。(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

3.促進產業優化布局和有序轉移。促進產業優化布局和有序轉移,發揮我市已獲批的國家“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平臺作用,吸引珠三角及國內其他發達地區加工貿易企業轉移到我市,不斷推動加工貿易產業集聚和優化升級。支持各地區主導產業差異化發展,加強各產業集群分工協作,促進制造業資源向“萬畝千億”產業平臺等各類開發園區集中,引導要素有序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以汕尾高新區紅草片區為核心,以深汕合作拓展區和陸豐海工裝備基地為兩翼,培育壯大南部沿海臨港制造業發展帶、中部先進制造業發展帶和北部綠色制造業發展帶,著力構建“一核兩翼三帶”制造業發展新格局。(市商務局、發展改革局、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負責)

(十三)持續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高端延伸

1.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深入推進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鼓勵企業應用工業設計的系統思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品牌,引導企業運用設計工具,開展定制生產模式研究,滿足個性化、小批量、多品種的市場需求。指導珠寶企業打造線上交易平臺,并自主研發珠寶首飾管理系統。指導市跨境電商園區創建獨立站商城,主營可塘、梅隴珠寶首飾,推動汕尾特色品牌出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局按職責負責)

2.支持服務業向制造端延伸。支持研發設計、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等服務企業以委托制造、品牌授權等形式向制造環節延伸。(市科技局、商務局按職責負責)

(十四)著力加強標準質量品牌建設

1.健全產品和服務標準體系。積極支持項目研發成果和必要專利轉化為技術標準,提升“汕尾制造”參與制訂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的能力和水平,推動汕尾優勢特色行業技術標準成為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加強對農業、服務業標準立項和發布,推進團體標準的制訂工作,強化團體標準行業自律。(市市場監管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局、農業農村局按職責負責)

2.持續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鼓勵龍頭企業將產業鏈供應鏈中小微企業納入共同質量、標準管理體系,探索建立健全質量溯源機制。圍繞提高產品和服務供給質量,聚焦我市突出問題、明顯短板和發展關鍵,加快印發《汕尾市深入推進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提升加快質量強市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5年)》。加強重點監督產品專項整治工作,開展產品質量監督檢查,督促生產銷售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制定年度抽查計劃,開展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工作,并加強抽查結果后處理。進一步推進我市產品質量技術幫扶工作,組織開展“清零”幫扶工作,切實提升企業產品質量技術水平。(市市場監管局、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負責)

3.深入實施商標品牌戰略。落實好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強化知識產權創造儲備,壯大產業集群。推進公共服務網點建設。在重點領域和產業集群設立商標品牌培育指導站,支持企業建立以質量為基礎的品牌發展戰略。堅持打造區域金字招牌,持續發揮知識產權助力“鄉村振興”作用。(市市場監管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商務局按職責負責)

七、健全現代市場和流通體系,促進產需有機銜接

(十五)提升要素市場化配置水平

1.推進人力資源要素有序流動。貫徹落實港澳及境外專業人才職稱申報評審政策。加強政策引導、平臺搭建、市場培育、服務保障,完善多元化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貫徹實施人力資源市場條例,構建省級、市級聯動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體系,建設具有汕尾特色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加快汕尾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到2025年打造成為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促進靈活就業人員、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等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推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管理,推進社保關系轉移接續。(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醫保局按職責負責)

2.推動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充分發揮市場在土地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深入開展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持續創新推進“股票田”新型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推動全市農村承包地經營權流轉率保持在65%以上。全面清查閑置農村集體資源資產,完善產權管理服務平臺,加快建設縣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探索“特色種養型”“優質物業型”等多種方式深挖資源資產價值。推行“標準地”出讓制度和區域化評估評審結果互認。(市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負責)

3.完善知識、技術、數據要素配置機制。推進汕尾創新島(深圳)提質增效,充分利用深圳創新資源,將科技成果引進汕尾落地轉化。推動科技成果交易服務超市發揮成效,加強與華南技術轉移中心合作,開展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工作,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強化知識產權運營服務,構建區域和園區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服務協同發展體系,協調各方匯聚資源,打通知識產權服務“最后一公里”。堅持區域協同治理理念,持續做好知識產權集成服務工作,圍繞區域重點產業布局,建設知識產權綜合服務中心。探索“公共數據產品開發+社會數據”融合模式,基于第一宗線上交易數據產品,編制數據交易指引,引導企業參與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工作,推動金融、農業等領域數據產品上線數據交易所,促進數據交易流通。(市科技局、市場監管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按職責負責)

(十六)加快建立公平統一市場

1.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進一步破除區域分割和地方保護等不合理限制。清理取消企業在資質資格獲取、招投標、政府采購、權益保護等差別化待遇,防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和限制競爭行為,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市市場監管局負責)

2.服務和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進一步深化線上線下融合服務,全面推廣企業開辦一網通辦。持續推進全省公共資源交易“一張網”建設,圍繞全省公共資源交易“一張網”總體目標,充分依托數字政府公共服務支撐能力,以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粵公平)為樞紐,推動公共資源交易數據交換共享,優化市場交易主體辦事體驗,盡快實現跨省數字證書兼容互認,持續推進電子保函在招投標領域的應用,持續推行遠程異地評標工作。(市發展改革局、市場監管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按職責負責)

(十七)建設現代流通體系

1.優化現代商貿體系。加強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縣建設,完善縣域商業設施,健全縣域商業體系發展,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加快商貿體系品質提升,推動海豐天虹廣場等高端商業綜合體、城區二馬路等精品商業街區擴容提質,創建一批放心消費承諾示范街。推動做大電商消費,引導更多“汕尾制造”商品上網銷售,指導市跨境電商園區創建獨立站商城,主營可塘、梅隴珠寶首飾,結合汕尾本地特色文化建立汕尾品牌,推動汕尾特色品牌出海。(市商務局、工業和信息化局、住房城鄉建設局、自然資源局、市場監管局、供銷社按職責負責)

2.發展現代物流體系。以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為支撐,優化完善城鄉物流配送網點布局和建設,規范道路貨物運輸站場經營活動,推進體制機制、基礎設施、運力資源、運輸信息融合。綜合利用農村客運站、商貿供銷、郵政快遞等服務設施,拓展物流服務功能,構建“多站合一”的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積極推廣農村客運班車小件快運的服務模式,探索農產品“產、運、銷”一體化物流運作模式。深入實施“數商興農”行動,持續健全完善縣鎮村三級電商、物流商貿服務體系。(市發展改革局、交通運輸局、商務局按職責負責)

八、深化改革開放,增強內需發展動力

(十八)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

1.持續釋放服務消費潛力。實施寬進嚴管,加快取消充分競爭性服務業準入限制。推動康養產業和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探索康養文旅結合,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推動“幸福養老”工程,推進市福利中心建設項目(一期養老工程)建設,推動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全省中等水平,加快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打造集服務、監管、供需對接于一體的綜合性智慧養老平臺。持續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將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及能夠分離的生產經營部門逐步轉化為企業。探索具備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改制為國有養老服務企業。將更多公共服務項目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加大政府購買力度。(市發展改革局、商務局、財政局、民政局、文廣旅體局按職責負責)

2.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健全消費者權益部門間協調機制和消費者委員會組織體系。突出在全市流通領域經營主體較為集中的封閉式、半封閉式區域開展放心消費承諾創建工作。促進消費糾紛源頭治理、改善消費環境,針對投訴熱點,聯合集中約談。開展多元化的消費教育,引導經營者守法經營、提高消費者維權能力。暢通消費投訴渠道,加大全國12315平臺在線消費糾紛解決(odr)工作的推廣力度,提高投訴處理效率。全面開展消費投訴信息公示工作,保障消費者知情權等合法權益。嚴格食品藥品監管,強化重點商品和服務領域價格監管。(市市場監管局負責)

(十九)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

1.加大對民間投資支持和引導力度。開展投貸聯動試點工作,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信銀行等7家國家投貸聯動試點銀行駐汕機構對接,通過信息互聯共享,推動政府政策支持和銀行融資服務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引導加大融資支持力度,積極幫助民間投資項目解決融資困難。全面梳理吸引民間資本項目清單。從全市重點項目、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中,認真選取投資回報機制明確、投資收益水平較好、適合向民間資本推介的項目,形成擬向民間資本推介的重大項目清單。認真梳理適合民間資本參與的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等項目,形成擬向民間資本推介的產業項目清單。做好完全使用者付費的特許經營項目收集,形成擬向民間資本推介的特許經營項目清單。做好民間投資服務對接,將鼓勵民間投資相關工作事項納入市、縣兩級推進有效投資重要項目協調機制,強化協調聯動,加強服務保障,高效推進民間投資項目建設。每季度通過召開項目推介會等多種方式開展投融資合作對接,公開發布項目基本情況、參與方式、回報機制等信息,做好政策解讀、業務對接、條件落實等工作,為項目落地創造條件。落實設備購置與更新改造財政政策,加大對民營企業技改的資金支持。鼓勵和引導非國有資本投資主體通過參股控股、資產收購等多種形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市發展改革局、財政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國資委按職責負責)

2.優化投資審批和監督管理。優化投資項目審批環節和時序,實施建設項目并聯審批、告知承諾制審批等措施。協助完善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助力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與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全面對接,實現共享數據、并聯審批、一網通辦。(市發展改革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按職責負責)

3.健全投資項目融資機制。多渠道籌集項目建設資金和問題調處,用好用足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積極對接基金政策信息,爭取更多中央資金支持。緊盯2024年專項債、中央預算內投資等國家資金的窗口期,實時關注國家、省的政策變化,聚焦項目申報領域,持續做好項目儲備工作。充分發揮“1+8”指揮部和市重大項目并聯審批專班等機制的統籌協調作用,優化“審批”流程改造到項目全過程服務,壓實市縣二級政府部門責任,全力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堵點卡點問題,采取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計突破瓶頸,推動前期項目早成熟、立項項目早開工、開工項目快建設。鼓勵銀行機構推廣政銀擔業務,深化“見保即貸”“見貸即?!闭y擔合作,充分發揮粵財普惠等擔保平臺作用,推動“信?;稹焙汀叭谫Y專項資金”發揮更大的政策效應;強化政銀企合作,引導銀行機構為項目落地提供信貸支持;推進銀行機構為企業融資減利降費,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市發展改革局、財政局、金融工作局、中國人民銀行汕尾市分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汕尾監管分局按職責負責)

(二十)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

1.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對標復制深圳營商環境改革6.0版改革措施,持續拓展“一件事一次辦”“跨城通辦”“全代辦”“視頻辦”等服務,豐富“深汕零距離”場景應用,建設集“惠企政策”等多專題綜合性服務平臺,優化打造“大灣區能辦、老區也能辦”的軟環境。持續優化政務服務辦事標準、流程、時效,推動“零跑動”事項達到90%、政務服務“免證辦”事項提升至200項,拓展“信易+”服務場景,推進工程招投標全流程電子化,力爭保持全省營商環境評價粵東西北前三排位。(市發展改革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按職責負責)

2.健全現代產權制度。推動縣級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建設,優化市縣級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服務功能,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全面線上交易,健全覆蓋全市的農村產權流轉管理服務體系。全面清查核實農村集體“三資”,明晰農村集體產權歸屬,推動有條件的村集體繼續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明晰成員集體資產股份份額,探索集體經濟股份內部流轉,深化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健全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機制,落實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機制。(市市場監管局、農業農村局、汕尾中級人民法院按職責負責)

3.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深入推進雙隨機監管與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有機融合,依托省“雙隨機”綜合監管平臺、信用汕尾公共信用監管平臺,各監管部門在“雙隨機”抽查過程中合理動態調整抽查比例和頻次,運用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差異化監管。加強科研誠信監督,營造守信科研氛圍,推進科技計劃項目監督體系建設,完善和規范項目監督管理機制,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環境,加強我市科技項目評審管理,提高科技項目評審的科學性、公平性和公正性。落實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管理制度,將信用良好、符合條件的企業納入正面清單,在各類專項檢查中以非現場方式為主開展執法檢查。加強環評編制單位信用監管,運用環境影響評價信用平臺對失信編制單位、編制人員公開實施失信記分、限期整改等措施,引導企業擇優選擇環評編制單位,支持信用良好、技術能力強的環評單位發展。實施“安薪汕尾”行動,以信用為基礎強化勞動者權益保障,依法組織實施拖欠農民工工資失信聯合懲戒工作。(市發展改革局、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生態環境局、交通運輸局、商務局、市場監管局以及各有關監管部門按職責負責)

(二十一)發揮對外開放對內需的促進作用

1.深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汕尾港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港口合作,加強與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高效銜接。支持企業參與境外港口、信息基礎設施及能源資源建設項目,深化在電力能源、海洋產業、濱海旅游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拓展公共衛生、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科技教育合作,促進人文交流。(市發展改革局、商務局按職責負責)

2.持續提升利用外資水平。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優化外商投資企業登記服務。對外資重點項目,成立外資大項目跟蹤服務小組,建立“全流程跟蹤”服務機制,推動重點項目落地投產。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珠三角與粵東西北經貿合作招商會等投資促進活動,吸引更多優質外資項目落地汕尾。開展市級企業研發中心認定,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企業設立研發中心,鼓勵符合條件的外資企業申報省重點科研項目,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企業申報省科技創新戰略。(“大專項+任務清單”)項目。(市發展改革局、商務局、科技局、市場監管局按職責負責)

3.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深化廣東自貿試驗區汕尾聯動發展區建設,加強與前海、橫琴、南沙等聯動協作,開展特色化場景應用創新探索。推動跨境電商綜試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申報建設,創建汕港澳創新創業基地,組建市外貿電商協會,促進外貿提質增效。同步推進綜合保稅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招引以及申報創建工作。(市商務局負責)

4.穩步推進對外貿易合作。推進國家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建設,支持企業外出參加廣交會、加博會、“粵貿全球”等系列展會,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優化通關服務保障,用好汕尾港口岸海豐港區小漠國際物流港碼頭資源,幫助企業降低物流成本,做大做強跨境電商出口。立足珠寶首飾產業發展基礎,探索無票流通、珠寶飾品合規進出口等制度創新,加快打造全球跨境電商珠寶首飾產業集群。(市商務局負責)

5.擴大重要商品和服務進口。推動汕尾港口岸擴大開放,爭取建設煤、農產品等大宗商品儲運基地。(市商務局負責)

九、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厚植內需發展潛力

(二十二)持續優化初次分配格局

1.提升就業質量增加勞動者勞動收入。加強創業扶持政策支持,強化對重點群體組織創業和初創企業、小微企業創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強化一次性創業資助、租金補貼、創業擔保貸款支持力度。加強創業孵化基地平臺建設,擴大服務支持。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支持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完善普惠性創業扶持政策落實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政策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稅務局按職責負責)

2.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落實最低工資適時調整制度,著力增加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落實省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推動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拓寬技術工人上升通道。健全工資指導線、企業薪酬調查和信息發布制度,健全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最低工資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全面實行國有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完善工資與效益聯動機制、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工資總額分配向高技能人才傾斜。健全治欠保支長效機制,貫徹落實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管理制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

3.健全各類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機制。完善國有企事業單位科技人員兼職兼薪、分享股權期權、領辦創辦企業、成果權益分配等激勵辦法,事業單位科技人員的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及從穩定支持科研經費中提取發放的獎勵支出,納入單位績效工資總量單列管理,不計入單位績效工資總量調控基數。(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職責負責)

4.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拓寬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深化拓展校企合作機制,打造校企合作平臺。探索技工教育集團化辦學,推進職業技能培訓,開展“粵菜師傅”“南粵家政”“農村電商”培訓,持續擴大各類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隊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財政局、稅務局按職責負責)

(二十三)逐步健全再分配機制

1.加大財政對收入分配的調節力度。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強統籌謀劃,集中財力支持實施重大戰略任務,優先足額保障“三?!敝С?,全力支持實施“百千萬工程”、制造業當家、綠美汕尾生態建設、產業有序轉移、黨建引領“三六九”工程等中心工作任務。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大力實施“ 民生十大工程”,扎實辦好民生實事。強化預算執行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有效防范化解財政風險,確保財政平穩運行。加強縣區財政管理績效和財經紀律執行情況的考核評估,督促指導各縣(市、區)規范做好財政管理績效考核,保障基層財政有序運轉。(市財政局負責)

2.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深入實施社會保險擴面征繳三年行動,持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支持靈活就業人員按規定參加社會保險。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支持各類金融機構參與養老金融產品與服務供給。穩步提升養老保險待遇,健全失業、工傷待遇調整機制。暢通社保關系轉移接續渠道,確保社保關系轉移平穩銜接。完善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積極發展商業補充醫療保險,確保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強化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實現農村低保標準達到城市低保標準80%以上,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供養標準不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6倍。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民政局、退役軍人事務局、醫保局、稅務局按職責負責)

(二十四)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

發展慈善事業和志愿服務。持續培育發展各類慈善組織,加強對慈善組織和活動的監督管理,提高公信力和透明度。積極做好慈善資源對接,常態化開展困難群團和特殊群體走訪服務,確保困難群眾依法享受福利政策。培育發展志愿服務組織,壯大志愿者隊伍,搭建更多志愿服務平臺,營造濃烈的志愿服務社會氛圍。(市民政局負責)

十、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夯實內需發展基礎

(二十五)保障糧食安全

1.推進糧食穩產增產。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全面推行“田長制”建設,建立市、縣、鎮、村四級田長和網格田長的組織責任體系,構建“黨政同責,部門協同、科技支撐、網絡管理”的耕地保護機制,深入開展農田整治提升行動。在陸豐市和海豐縣等糧食主產區打造南粵糧安產業帶,重點建設1-2個10萬畝以上的絲苗米水稻生產示范區與核心生產供給保障區。全程全面推動農業機械化建設。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和作業補貼政策,支持開展收入保險和完全成本保險等試點。(市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水務局、財政局按職責負責)

2.健全糧食產購儲加銷體系。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完善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評價體系。加快推動汕尾市糧食儲備倉庫、海豐縣糧食和物資儲備庫等一批倉儲設施項目建成投產,逐步淘汰小散舊糧庫。深化糧食產銷合作,支持配合市內糧油企業在主產區建立優質糧油生產、加工基地,推廣我市糧油品牌,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積極配合省推進優質糧食工程,開展糧食綠色倉儲提升、品種品質品牌提升、質量追溯提升、機械裝備提升、應急保障能力提升、節約減損健康消費提升“六大行動”。(市發展改革局、農業農村局、財政局按職責負責)

3.加強種子安全保障。聚焦種業攻堅,以陸豐黃牛、華南中蜂省級保種場為依托,重點保護畜禽遺傳資源。以海豐縣原種子儲備庫為基礎,擴建成為汕尾市種子儲備庫,解決全市應急種子儲藏難題。發揮農技服務驛站資源優勢和農技推廣“輕騎兵”隊伍優勢,全面普及農業優良品種和優良新技術。深化市農科院改革建設,多途徑解決綜合實驗室、試驗基地等科研平臺問題,加快制度建設,完善管理體系,全面提升科研與服務能力,為我市“三農”工作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二十六)強化能源資源安全保障

1.增強供應保障能力。大力發展核電、海上風電等非化石能源。持續優化電網主網架結構,加快推進骨干電源配套電網規劃建設,提高電力調峰和應急能力。加大采礦權推出力度,積極開展對砂石資源礦區的論證,加大編制砂石資源采礦權出讓計劃力度,保障我市財源和砂石資源供應。(市發展改革局、自然資源局、汕尾供電局按職責負責)

2.加強能源資源共建與合作。聚力建設汕尾綠電創新實驗區,打造大灣區清潔能源保障中心。積極培育發展海上風電及海工裝備制造產業,推進紅海灣海上風電場址(200萬千瓦)以及國管海域海上風電場址(400萬千瓦)建設,致力打造千萬千瓦海上風電基地。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加快推進5、6號機組建設,爭取項目盡快建成投產;積極推動陸豐核電1、2號機組盡快取得國家核準,爭取陸豐核電3、4號機組獲批開展前期工作。有序發展抽水蓄能電站。進一步開展全市抽水蓄能電站資源普查,加快推進陸河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推動陸河吉溪抽水蓄能電站、赤石牙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合理適度發展清潔煤電。加大力度推進廣東陸豐甲湖灣電廠3、4號機組擴建工程(2×1000MW)、汕尾電廠二期5、6號機組(2×1000MW)擴建工程項目建設。引導支持廣東紅海灣發電有限公司等電廠進行技術升級,開展煤電機組超低排放和節煤升級改造,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強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依托過境天然氣管道工程優勢,加快推進境內天然氣管網設施建設,重點推動粵東天然氣主干管道惠州-海豐干線項目建設,實現與省高壓管網互聯互通,提升天然氣供應區域性戰略能力。加快推進粵東天然氣主干管道“縣縣通工程”汕尾-陸河項目,實現天然氣“縣縣通”。推進城市燃氣管道和天然氣主干管道接駁工程建設,提高天然氣利用水平。爭取汕尾海豐熱電聯產保障電源項目盡快核準開工建設。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加大電網建設項目投資,推進500千伏陸豐甲湖灣電廠擴建、220千伏西湖等輸變電項目建設。(市發展改革局、工業和信息化局、自然資源局按職責負責)

(二十七)增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

1.打造戰略性全局性產業鏈。建立完善產業轉移政策體系,更好承接國內外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產業有序轉移。深化與港澳的產業合作模式創新,加強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建立全球化生產體系、研發基地、營銷網絡和跨國供應鏈。建立完善產業轉移政策體系,積極承接國內外特別是廣州、深圳產業有序轉移。深化與港澳的產業合作模式創新,支持重點企業建立全球化生產體系、研發基地、營銷網絡和跨國供應鏈。(市發展改革局、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負責)

2.推進制造業補鏈強鏈。全面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支持戰略關鍵領域的工程化攻堅和平臺建設。開展產業鏈供應鏈“百鏈韌性提升”專項行動,拓展重點行業關鍵原材料、技術、產品的可替代供應渠道。推動中小企業提升專業化優勢,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

(二十八)推動應急管理能力建設

1.加強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抓住應急管理部推進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工程機遇,強化應急物資采購儲備,提高應急物資管理規范化、標準化、智能化水平,加大對縣(市、區)應急物資儲備工作指導支持力度,推動應急物資儲備庫提檔升級。大力推進市應急救援保障中心、防災減災基地項目建設,加強應急物資調撥調運能力,推進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行業(領域)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百分百落實到位。(市應急管理局負責)

2.加強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按照“四個統一”要求,深化市、縣綜合應急救援隊伍標準化建設,嚴格教育、嚴格訓練、嚴格管理、嚴格要求,全面提升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水平。健全完善調用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工作體制機制,有序引導社會應急力量參與應急救援工作,逐步融入全市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加強應急預案的統一規劃、銜接協調和分級分類管理,做好應急預案修訂、演練、宣貫工作,落實預案剛性約束作用,明確各方職責任務。(市應急管理局、市消防支隊及市直有關部門按職責負責)

3.推進災害事故防控能力建設。推進公共防災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應急避難設施建設,加強對應急避難場所的指引標識、基礎設置的維護、更新。強化應急排澇力量建設和排水防澇應急措施落實,充實排水應急隊伍,開展業務培訓和搶險應急演練,強化先進、適用的排澇搶險專用設備配備。充分利用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健全預警信息推送機制。強化氣象預警和應急響應聯動工作,拓展服務渠道,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應急廣播、報刊、互聯網、手機短信、電子顯示屏、新媒體等方式公開播發預警信息,提高預警信息的覆蓋面和時效性。針對特定地區、特定人群開展基于位置的預警信息精準靶向發布,提升預警信息發布的精準度。落實建筑施工安全生產管理,全面對標落實住房城鄉建設部《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2022版)》,按照“逐企業、逐項目、逐設備”要求,聚焦深基坑、高支模、建筑起重機械等事故隱患頻發的危大工程和高處作業、有限空間作業、土方作業等高危作業環節,持續開展排查整治,有效消除安全隱患。(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農業農村局、應急管理局、氣象局按職責負責)


標簽:

風電
閱讀上文 >> 加速推進風電、太陽能發電項目!湖南赫山區碳達峰實施方案出爐
閱讀下文 >> 研究推動分布式新能源進入市場!河北發布關于進一步明確綠電綠證交易有關事項通知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al-hams.com/news/show.php?itemid=73936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按分類瀏覽

點擊排行

圖文推薦

推薦看資訊

久久久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17|久久人做人爽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精品久久久久无码字幕|玖玖月日本美女38|免费永久黄色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