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東方風力發電網>看資訊 >產業政策 > 加速推進風電、太陽能發電項目!湖南赫山區碳達峰實施方案出爐

加速推進風電、太陽能發電項目!湖南赫山區碳達峰實施方案出爐

2024-05-07 來源:益陽市赫山區人民政府 瀏覽數:197

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提升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在生產生活中的使用,鼓勵工業企業使用生物燃料、城市生活垃圾等清潔能源,降低一次能源消耗量,提高能源安全性,促進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采取不斷改進設計、使用清潔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設備、改善管理等措施,從源頭削減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近日,湖南益陽市赫山區人民政府發布關于《赫山區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

文件指出,到2025年,產業結構調整優化,集聚水平明顯提升,綠色裝備制造、綠色建筑建材、綠色食品等新型工業優勢產業鏈基本成形,規模工業企業用能效率逐步提升。能源結構轉型升級,化石能源消費增速得到合理控制,天然氣消費規模顯著擴大,風電、太陽能發電項目加速推進,區域電能替代水平持續提高。

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提升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在生產生活中的使用,鼓勵工業企業使用生物燃料、城市生活垃圾等清潔能源,降低一次能源消耗量,提高能源安全性,促進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采取不斷改進設計、使用清潔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設備、改善管理等措施,從源頭削減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同時,積極發展“新能源+儲能”模式,源網荷儲一體化,加快風電、光伏發電與新型儲能融合發展,加快電力需求響應平臺建設,促進能源集約利用。

大力推廣低碳技術應用,重點推廣太陽能、風電、生物質能、地熱能利用、多能共用及能源互聯先進技術,積極開展資源循環利用、儲能材料、裝配式建筑技術等領域示范項目和規?;瘧?。

此外,積極對接風電、光伏發電價格,形成新型儲能價格等相關政策,鼓勵和推動新能源及相關儲能產業發展。

全文如下:

益陽市赫山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赫山區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

益赫政發〔2024〕2號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龍嶺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區直及駐區有關單位:

《赫山區碳達峰實施方案》已經區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益陽市赫山區人民政府

2024年3月22日

赫山區碳達峰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和省、市碳達峰工作總體安排,有力有序有效推進我區碳達峰行動,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推動綠色發展,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同時將綠色低碳理念融入各領域當中,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確保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二、基本原則

——全面統籌、規劃引領。以國、省、市三級碳達峰行動設計為指引,統籌推進全區碳達峰工作,將推動全區實現碳排放達峰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和工作計劃中。

——雙輪驅動、兩手發力。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推動構建綠色低碳制度體系,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整合市場資源、完善市場機制、激發廣泛參與,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綠色低碳市場體系。

——整體推進、重點突破。深入推進能源、工業、建筑、交通運輸、農業、生活消費等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和低碳技術研發,持續降低單位產出能源消費和碳排放水平,發揮減污降碳協同效應,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

——穩妥有序、安全降碳。立足全區經濟發展和能源資源稟賦,加強風險識別,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挑戰。穩存量、拓增量,妥善處理好碳達峰與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的關系,循序漸進推進碳達峰行動。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產業結構調整優化,集聚水平明顯提升,綠色裝備制造、綠色建筑建材、綠色食品等新型工業優勢產業鏈基本成形,規模工業企業用能效率逐步提升。能源結構轉型升級,化石能源消費增速得到合理控制,天然氣消費規模顯著擴大,風電、太陽能發電項目加速推進,區域電能替代水平持續提高。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達22%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確保完成省、市下達目標,為實現碳達峰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到2030年,綠色制造體系全面建立,傳統產業綠色轉型,低碳新興戰略產業蓬勃發展,規模工業能源利用水平大幅提升,能源消費結構優化取得顯著進展,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成為我區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進一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25%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省、市下達目標,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四、重點任務

(一)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

1.實施煤炭替代和高效利用

深入開展全域減煤降碳行動,全面推動區域“煤改氣”“煤改電”工程,推進工業燃料、生物質燃料替代傳統鍋爐。推進全區用煤企業原料替代,支持工業企業采用輕質化、無害化原料,推動建材企業使用粉煤灰、工業廢渣作為生產原料。深化節能提效,推進涉煤行業開展對標技改,加快淘汰落后用能設備,進一步提高存量工業鍋爐、窯爐等設備能效標準。實施散煤消費清零整治,有序推進居民生活和一般工商業減煤替代。推進煤電布局優化和技術升級,清潔高效發展煤電,穩妥推進長安益陽電廠三期2×100萬千瓦項目建設,使用清潔高效的燃煤機組。加快存量煤電機組節煤降耗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有序推進煤電由保障性向靈活性、調節性轉變。2025年煤炭消費進入平臺期,到2030年,煤炭消費進一步壓減,全區煤炭消費基本集中在少數涉煤重點行業。[區發改局、市生態環境局赫山分局、區工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重點任務均需鄉鎮(街道、園區)負責落實,不再單獨列出]

2.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

提升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在生產生活中的使用,鼓勵工業企業使用生物燃料、城市生活垃圾等清潔能源,降低一次能源消耗量,提高能源安全性,促進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采取不斷改進設計、使用清潔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設備、改善管理等措施,從源頭削減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參考陜煤集團“以煤為基,能材并進,技融雙驅,零碳轉型,矢志躋身世界一流企業”和陜煤電力“一體兩翼”發展戰略,不斷推動重點用能單位能源改革,加大清潔能源使用力度。(區發改局、市生態環境局赫山分局、區城管執法局、區住建局、區工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合理調控油氣消費

合理控制汽油消費增速,有序壓減柴油消費量,尤其是公路運輸柴油消費。加快成品油質量升級,提高成品油終端消費利用效率,因地制宜推進生物柴油替代傳統燃油。實施“氣化赫山”工程,新建石油液化氣站,推進天然氣管網延伸,實現建制鎮管輸天然氣100%覆蓋,居民燃氣普及率達98%。靈活采用管道燃氣、壓縮天然氣、液化天然氣等多種形式,逐步推進天然氣“進鎮入鄉”。到2025年,形成以管輸天然氣供應為主導,LNG為補充氣源的供氣模式,管道天然氣實現“全覆蓋”。(區發改局、區工信局、區住建局、區交通運輸局、區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構建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大力提升電力系統綜合調節能力。積極建設堅強電網主網架、智能配電網和微網,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納。推進分布式能源網絡、新能源微電網建設。積極發展“新能源+儲能”模式,源網荷儲一體化,加快風電、光伏發電與新型儲能融合發展,加快電力需求響應平臺建設,促進能源集約利用。加速建設益陽東500KV、赫山東220KV電網線路。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繼續加大改造升級力度,基本實現城鄉供電服務均等化,推動農村從“夠用電”到“用好電”。充分發揮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積極引導自備電廠、工商業可中斷負荷、電動汽車充電網絡參與電力調節。將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項目列入區級重點建設項目名單,統一協調、調度、督辦和考核。到2030年,電網尖峰負荷響應能力達5%以上。(區發改局、赫山供電分公司、區工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節能減污協同降碳行動

1.提高節能管理水平

推行能效與能源配置掛鉤制度,按照企業能效和產出效益配置能源,嚴格控制能源消費強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在有序用電、節能降耗、淘汰落后產能等方面實行差別化管理辦法。重點關注重點用能企業每季度調度能耗情況,推進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加強能耗預警預報,搭建節能數據庫平臺,實現數據共享,及時對高能耗項目采取降能措施。定期對重點用能企業的能耗和碳排放情況進行跟蹤監測和動態分析,督促企業建立高耗能設備運行臺賬,進一步加強能耗計量和檢測。引導商貿流通領域節能,推動零售、批發、餐飲、住宿、物流等企業開展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區發改局、區工信局、區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進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提升

全面提升能效標準,加快淘汰落后用能設備,推進變壓器、電機、水泵、工業鍋爐等通用設備升級改造,全面推廣節能高效先進適用工藝設備。加強重點用能設備節能審查和監察監管,新建項目主要用能設備原則上要達到能效二級以上水平,鼓勵優先選用達到國家一級能效或列入國家、省“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的技術、產品和設備。將能效指標作為重要的技術指標列入設備招標文件和采購合同。積極推廣用能設備節能設計、診斷、改造一體化服務模式,推動重點用能企業開展節能減碳工作。(區發改局、區工信局、區住建局、區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強化源頭防控,推進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加強“三線一單”與碳達峰碳中和頂層設計體系的銜接,強化“三線一單”在環境準入、園區管理、環評審批等方面的要求,保障全區綠色生態格局。統籌協調污染物減排和碳排放控制,優化水、氣、土、固廢等重點要素環境治理領域協同控制,推進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按全省統一部署,將溫室氣體排放納入生態環境統計制度。強化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推廣高效制冷、先進通風和智能感知等國內先進節能技術,提高現有數據中心設施的能源利用效率。(市生態環境局赫山分局、區發改局、區自然資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

1.推進工業綠色低碳轉型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傳統優勢產業為基礎,加快開展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推進傳統產業與現代服務業有機結合,圍繞食品農產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編織包裝和輕工紡織等主導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優勢產業,培育一批百億級產業,壯大一批十億級企業,引進一批億元級項目,不斷延伸產業鏈,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優化食品、紡織服裝、包裝等傳統產業發展布局,支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生產線改造和品牌打造,不斷提升產能。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聚焦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需求,支持優勢傳統產業鏈骨干龍頭企業建立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提升產業鏈協同能力。鼓勵物流、快遞企業融入制造業采購、生產、倉儲、分銷、配送等環節,持續推進降本增效。優化供應鏈管理,提升信息、物料、資金、產品等配置流通效率,推動采購、制造、銷售、消費信息交互和流程再造,形成高效協同、彈性安全、綠色可持續的智慧供應鏈網絡。(區工信局、區發改局、市生態環境局赫山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動傳統產業綠色改造

持續推動傳統產業實施節能減碳技術改造,強化信息技術綠色賦能。推動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有序達峰,以綠色食品為重點發展方向,探索全產業鏈生態循環模式,支持龍頭企業打造低碳標準化加工基地,推動行業節能標準化戰略的實施。推動紡織服裝產業有序達峰,發展化學纖維智能化高效柔性制備技術,推廣低能耗印染裝備,應用低溫印染、小浴比染色、針織物連續印染等先進工藝。推動包裝產業有序達峰,以龍頭企業為引領,推廣使用專業化、高效率、節能環保設備和先進技術、先進工藝,開發高檔次、高規格的高檔食品包裝袋、環保綠色包裝袋等綠色新型包裝產品,生產功能性包裝袋、珠光膜編織袋、復合液體包裝袋、透明包裝袋等新產品,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培育綠色企業,推進重點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提升企業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區發改局、區工信局、區商務局、市生態環境局赫山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對“十四五”擬上“兩高”項目實行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嚴格“兩高”項目準入門檻,新建項目必須符合有關行業規劃布局和能源雙控要求,能耗水平全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以鋼鐵、焦化、煤電等行業為重點,全面排查區內在建項目,對能效水平低于本行業能耗限額準入值的,督促其對照國內能效標桿水平實施建設,推動能效水平應提盡提,力爭全面達到國內乃至國際先進水平。加大對我區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食品、紡織、新材料、包裝等七大產業的產量、產能、耗能、煤耗等內容的關注力度,鼓勵企業實施全天候、全過程監管,嚴防違規新增產能、超產超量、瞞報虛報等問題。(區發改局、區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赫山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

1.積極推行綠色建筑

加快實施《湖南省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嚴格執行工程建設節能強制性標準,鼓勵采用綠色設計、綠色施工,采用自然通風、遮陽、隔熱等技術。大力發展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鋼結構建筑、竹木建筑,倡導發展現代木結構建筑,引導新建公共建筑優先采用鋼結構,推廣鋼結構住宅。加快推進信息技術與城市建設技術、業務、數據融合,大力推廣智能綠色建筑建造。開展城市信息模型平臺建設,推動建筑信息模型深化應用,推進工程建設項目智能化管理,促進城市建設及運營模式變革。形成我區綠色建筑實施方案,貫徹落實綠色建造相關法律法規,充分研究財政支持、容積率補償等優惠政策的可行性,豐富政策扶持手段、加大扶持力度,為企業實施綠色建筑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鼓勵企業創新研發綠色建造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等,全面推廣鋁模、爬架、高精磚、薄抹灰等先進施工工藝。建立健全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閉合管理模式,完善設計、施工、運行和維護等階段的政策措施,將綠色建筑指標和標準納入規劃管理、土地出讓等環節,全面執行居住建筑節能75%、公共建筑節能65%的設計標準。扎實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加大既有建筑的供熱系統改造,推進供熱計量改革,提高熱源效率和管網保溫性能。到2025年,基本完成全區有改造價值的城鎮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區住建局、區發改局、區工信局、區自然資源局、區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動農村綠色低碳轉型

加快推動農村用能結構轉型,推廣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項目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中開展和應用,推進農光互補、光伏+設施農業等新型低碳農業發展模式。強化農村電網建設,提升終端電氣化覆蓋面。全面提高農用電動車、節能環保農機和漁船使用占比,鼓勵在農村開展適宜節能技術、推進綠色農房建設,促進綠色建材和綠色建筑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適時開展輕鋼農房推廣建設。嚴控新增煤電裝機容量,實施城鄉配電網建設和智能升級計劃,加快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到2025年,我區鄉鎮管道燃氣使用的天然氣總用量達395.40萬Nm3/年,其中部分鄉鎮居民管道燃氣氣化率達60%,氣化率最低的鄉鎮達30%。(區住建局、區農業農村局、區自然資源局、區發改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動城區綠色低碳轉型

推動城區建筑節能降碳改造,促進建筑太陽能、空氣能、地熱能多能互補利用。加快提升建筑節能標準與能效水平,推動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平均設計能耗水平有序降低,確保新建建筑設計階段和施工階段節能強制性標準執行率達100%。推進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綠色化改造,鼓勵使用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等模式對機電設備進行調試運維,降低能耗水平。強化建筑用能計量管理與能耗監測,加強能源資源消費和碳排放統計能力建設,探索實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監測制度。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8%。新建公共機構建筑、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50%。(區住建局、區發改局、區工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

1.構建綠色高效交通運輸體系

推進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加快培育一批在我區具有影響力的多式聯運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資江的水路運輸模式,加快實現“公—鐵—水”聯運模式。探索推廣應用集裝箱模塊化汽車列車運輸,提高多式聯運占比。推動城市建筑材料及生活物資等,采用聯運、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等運輸方式。開展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建設,鼓勵共同配送、集中配送、分時配送等集約化配送模式發展,同時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逐步形成以鐵、水為主的中長途貨運體系,以節能汽車、新能源車為主的短途貨運體系。加快推動我區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以及“17+10”的城鄉客運網絡,重點關注農村客運的線路網絡、場站設施、運營服務和配套保障等一體化內容。依托我區“東接東融”交通格局的立體互聯,構建長沙向西、輻射西北的交通樞紐。到2025年,年水路貨運量增長10%以上。(區交通運輸局、區發改局、區工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廣應用新能源交通運輸裝備

加快推廣低碳設施設備,推廣新能源和清潔能源運輸車輛,規劃建設充換電網絡,穩步推進鐵路電氣化改造,推動運輸車輛更多使用清潔能源,依托客運龍頭企業,推動運輸裝備改革,鼓勵客運車輛使用新能源,降低二氧化碳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力調整優化車船運力結構,大力推廣應用節能環保型運輸車船,引導營運車船向大型化、專業化、標準化、低碳化方向發展。全區新增或更新的公務車、郵政車、巡邏車中,新能源汽車比例均不低于30%,環衛車新能源比例不低于15%。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車中,新能源車比重不低于60%。到2025年,新增公交車輛全部采用新能源及清潔能源。到2030年,當年新增非化石能源動力交通工具比例達40%,營運交通工具單位換算周轉量碳排放強度比2020年下降10%左右。(區交通運輸局、區城管執法局、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區發改局、區工信局、區住建局、赫山公安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快構建智能交通系統

鼓勵我區客運龍頭企業使用“互聯網+”模式,開展網上預約、上門接送等方式,提高交通運輸效率。加快具備智能感知與決策、車路網一體化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信息化升級,深化北斗系統、車路協同、5G通信、自動駕駛等技術融合應用,通過綜合智能交通服務大數據系統等系列平臺建設,實現全區交通要素信息交換與實時共享,及時傳輸路況信息,避免擁堵路段,提升交通運行效率。加強智慧泊車、智能網聯云控平臺、數據驅動的智能化協同管控系統建設,保障系統運行安全,提升交通運行效率。(區交通運輸局、區發改局、區工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資源循環利用助力降碳行動

1.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

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以電子信息等產業為主體,推動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實施關鍵補鏈項目,延伸低碳循環產業鏈條。鼓勵園區建立一體化管理體系,搭建產品流、廢物流、資源流等數據收集展示和共享平臺,優化配置資源。全面改善園區能源結構,推進工業余壓余熱余氣、廢氣廢液的資源化利用和園區集中供氣供熱,推動冷熱電多能協同供應和能源綜合梯級利用。提升園區基礎設施配套水平,完善給排水、供電、供氣、通訊、交通、污水處理站及垃圾分類收集等基礎設施配套,健全園區循環化改造公共服務平臺和服務體系。推進龍嶺產業開發區打造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工作。(區發改局、區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赫山分局、區住建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大宗固廢綜合利用

統籌兼顧大宗固廢增量消納和存量治理,強化主體責任,推動建設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貯存設施,實現安全分類存放,杜絕混排混堆。推進尾礦(共伴生礦)、粉煤灰、煤矸石、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化工廢渣等工業固廢的規?;?,建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信息平臺,利用互聯網大數據集成和資源整合的優勢,促進產業推廣和共享協作。充分利用原有基建垃圾處理廠,引進建筑材料生產知名企業,推進我區工程渣土、工程垃圾、裝修垃圾等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提升再生產品的市場使用規模。推進農作物秸稈資源肥料化、飼料化、原料化和能源化利用。到2025年,建成1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基地,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70%以上,大宗固廢年利用量達200萬噸左右。到2030年,大宗固廢年利用量達300萬噸左右。(區發改局、市生態環境局赫山分局、區住建局、區城管執法局、區農業農村局、區商務局、區工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

優化布局城市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推進廢舊物資回收網點與生活垃圾分類網點“兩網融合”,提高城市廢舊物品回收分揀硬件水平。推進綠色分揀加工中心建設,鼓勵建設集中規范的再生資源交易市場。圍繞廢舊電器、廢舊金屬、廢舊動力蓄電池等可回收物品的循環利用,建設再生資源的分類回收體系和服務平臺。推廣“互聯網+”回收利用模式,鼓勵采用上門回收、APP預約回收、以舊換新等廢舊物資循環利用方式,加強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有效銜接,提高垃圾分類回收效率和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率。引進具有資質的再生回收拆解利用公司、資源綜合利用企業,重點回收焊接、熱處理廢酸、廢油等,強化靜脈產業,構建工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系統。到2025年,資源綜合利用率、循環利用率、廢棄物最終處理量等循環經濟主要指標以及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能力等達到全省先進水平。(區發改局、市生態環境局赫山分局、區住建局、區城管執法局、區農業農村局、區商務局、區供銷社、區工信局、區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推進垃圾減量化資源化

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垃圾分類回收、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加快建設完善的回收處理設施,引導公眾進行垃圾分類,逐步形成以焚燒發電為主、其他處理方式為輔的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到2025年,城鎮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基本健全,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率達85%以上,生活垃圾資源化比例不低于60%。到2030年,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生活垃圾資源化比例提升至65%。推廣可重復使用產品,積極采用生物包裝材料、新型紙包裝、降解塑料包裝和可循環利用包裝材料等。加強對快遞行業包裹包裝的監督管理,禁止過度包裝,倡導包裝材料的重復利用。以集中處理為主,分散處理為輔,穩妥有序推進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推動廚余垃圾處理智能化、高效化以及綠色化發展。(區住建局、區發改局、市生態環境局赫山分局、區城管執法局、區商務局、區科技局、區工信局、區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

1.加強科技創新隊伍建設

瞄準我區低碳創新發展需求,招引并舉,促進低碳科技研發、低碳科技管理、低碳科技創業以及技能型人才等協調發展,形成各類創新型人才銜接有序、梯次配備、合理分布的格局。建立六大產業科技研發共享平臺,重點推進赫山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茯茶質量檢測中心、電容器質量檢測中心、赫山區中小企業服務平臺、赫山區科技信息研究所等公共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做好科技創新服務。到2025年,全區新增科技孵化器2個、眾創空間2個、星創天地5家。依托骨干企業,加快推進與高校的低碳戰略合作項目。整合區內優勢單位聯合國內科研院校機構,加強關鍵科技要素共享。鞏固人才隊伍建設,以柔性剛性相結合的形式,加大企業人才引進和培育力度。(區科技局、區市場監管局、區教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重點推動低碳技術攻關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積極承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地區高端產業轉移,加速引進一批自主創新能力突出、市場前景廣闊的領先企業,實施“領軍企業、高成長型企業、科技型小微企業培育計劃”。實施低碳領域關鍵技術研發工程,重點加強稀貴金屬綜合回收利用、儲能材料等關鍵技術攻關,編制重點領域關鍵技術攻關清單,集中力量突破一批關鍵技術,部署實施一批重大實用科技項目。積極搭建創新平臺,探索建立一批孵化器和加速器,培育建設一批重點實驗室、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科普基地等新型科技創新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持續加大低碳領域研發投入,到2025年,在中醫藥、電子信息、食品加工、服裝紡織等主導產業,新建高端產業技術平臺1—2家、省級眾創空間1家、星創天地1家。(區工信局、區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大力推進低碳技術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

大力推廣低碳技術應用,重點推廣太陽能、風電、生物質能、地熱能利用、多能共用及能源互聯先進技術,積極開展資源循環利用、儲能材料、裝配式建筑技術等領域示范項目和規?;瘧?。整合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門的科技資源,培育一批高質量科技示范園,建設一批低碳科技成果轉化基地。著力打造以綠色大米、有機蔬菜、中藥材等為特色的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成為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示范區。探索氫能、高效動力電池、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等變革性技術應用轉化,推動構建主導產業中試熟化生產基地,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成效。(區科技局、區工信局、區發改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生態碳匯鞏固提升行動

1.鞏固提升林業碳匯能力

實施重大林業工程,開展國土綠化,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在重點領域開展實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復等工程,加大森林撫育力度,增強森林植被和森林土壤碳匯能力。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加強中幼林撫育和退化林修復,加大人工林改造力度,倡導多功能森林經營,持續提高森林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推行以增強碳匯能力為目的的森林經營模式。全面保護森林,加強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嚴厲打擊破壞林業資源的違法行為,減少毀林造成的碳排放。探索開展森林經營碳匯和碳匯補償機制,推進我區林業碳匯試點工作。到2025年,森林覆蓋率穩定在32.3%,森林蓄積保有量約為110萬m3。(區林業局、區自然資源局、區發改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鞏固耕地草地濕地碳匯

提高城區綠化率,加強城區原植被、小微濕地的保護修復,加強水土保持生態建設,鼓勵進行種植結構調整,確保嚴格管控耕地得到安全利用。持續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強坡改梯、小型水利水保等配套工程建設,加強重要水源地和山洪災害易發區等水土流失治理。推動濕地保護與修復,保護天然濕地資源,對退化濕地生態系統進行生態修復治理。(區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赫山分局、區水利局、區農業農村局、區林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搭建生態碳匯體制機制

加強碳匯統計能力建設,開展林業碳匯和土地綠化率相關專項調查,掌握森林碳儲量與森林碳匯量的現狀、變化與潛力情況,編制碳匯造林和森林經營碳匯項目發展規劃,動態評估碳匯變化情況,形成碳匯資源“一本賬”,為林業碳匯項目開發打下基礎。探索林業碳匯開發與交易管理,以建設赫山區林業碳匯工程試點園區為依托,開發全區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項目,逐步實現林業碳匯項目開發與交易。創新碳匯金融模式,運用市場機制,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林業碳匯項目,為綠色低碳發展注入持久內生動力。(區林業局、市生態環境局赫山分局、區財政局、區統計局、區發改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綠色低碳全民行動

1.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推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勵節約用電用水,實行生活垃圾減量分類。推廣低碳旅游方式,推動綠色出行,鼓勵消費者旅游自帶洗漱用品,減少一次性日用品的使用,鼓勵公眾降低私家車使用強度。鼓勵綠色消費,積極引導采購使用綠色產品。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商場、綠色建筑等創建活動。探索建立個人碳積分賬戶,搭建碳普惠平臺,逐步構建吸引力強、全民參與且持續運營的碳普惠體系。引導公共資源、商家、企業等加入碳積分平臺,擴展碳積分的激勵方式和范圍。到2025年,基本形成應用場景豐富、系統平臺完善、規則流程明晰、商業模式成熟的碳普惠生態圈。(區發改局、市生態環境局赫山分局、區文旅廣體局、區教育局、區住建局、區交通運輸局、區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鼓勵企業積極采購上游綠色產品,開展綠色辦公,實施產品碳標簽認證,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重點用能單位要梳理核算自身碳排放情況,深入研究碳減排路徑,制定碳達峰專項工作方案。鼓勵和指導企業開展自律性監測,安裝和完善污染源在線監控設施,加強在線監控平臺建設,并主動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引導上市公司、進出口企業、碳交易重點企業等對標國際規則建立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公布企業碳排放信息,計入企業環保信用。(區發改局、市生態環境局赫山分局、區工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強全民低碳宣傳教育

將碳達峰碳中和教育全面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強化通識教育,以小學、中學為主要對象,按自然、科學、科技、人文等題分類編制碳達峰碳中和教材,全方位系統普及基礎知識。開展專門教育,圍繞氣候變化、新能源發展、節能降碳、循環經濟、綠色金融等碳達峰碳中和急需重點領域,在高等學校開設相關學科,強化專業人才培養與輸出。持續開展能效領跑者、光盤行動、節水節能等主題活動,積極開展“全國低碳日”“國際臭氧層保護日”等主題活動,深入推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等系列主題實踐活動,增強社會公眾簡約適度、遏制浪費的綠色低碳意識。在政務新媒體進行活動宣傳,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作用,建立長效宣傳機制,提高全社會對低碳環保的關注度與參與度。(區教育局、區委宣傳部、區發改局、市生態環境局赫山分局、區住建局、區交通運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開展試點示范行動

1.構筑赫山特色低碳試點園區

編制園區循環化改造實施方案,鼓勵龍嶺產業開發區圍繞電子信息主導產業,醫藥、輕紡、食品、機械等傳統優勢產業,提出園區建設目標和重點任務,謀劃實施一批低碳園區重點項目。通過構建產業轉型升級新模式、推廣應用綠色先進新技術、深化智能監測管理新舉措、營造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新風尚等,探索具有我區特色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形成示范帶動效應。(區發改局、區工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動城市低碳試點示范

全區探索碳達峰試點建設,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屋頂光伏等清潔能源發展。加快“零碳鄉村”建設,結合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推行農業生產過程清潔化,通過資源梯級利用,建立多層次、多功能的循環農業生產體系,減少農業污染的產生。大力推廣應用低污染的環境友好型種植技術,發展畜禽清潔養殖,合理布局畜禽養殖場(小區),推行農牧結合和生態養殖模式,實現畜牧業與種植業協調發展,推進水產健康養殖,加快養殖池塘標準化建設和改造,普及推廣工廠化循環水產養殖、水質調控技術和環保裝備,減少污染排放。積極開展低碳社區、低碳街道、低碳鄉鎮試點工作,將低碳理念貫穿于社區、鄉鎮建設全過程。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實事求是,積極核查企業碳排放數據,處于碳排放上升期的重點企業積極編制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達峰時間表、路線圖;處于碳排放平臺期的繼續鞏固節能降碳成效。(區發改局、區農業農村局、區住建局、區自然資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法規標準

貫徹落實節約能源法、電力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環經濟促進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法律法規,并修訂相關配套實施辦法,嚴格執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制度。提高節能降碳要求,完善一批重點行業能耗限額、產品設備能效和工程建設地方標準。按照國家要求,對接落實可再生能源標準體系、工業綠色低碳標準體系。落實綠色低碳監督實施的法律法規,政府部門嚴格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嚴格監督管理企業實施綠色低碳生產。

(二)落實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

加強我區碳排放統計核算能力建設,對接國家、省、市標準要求,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落實赫山區重點行業、企業碳排放基礎統計報表制度,進一步完善能源消費計量、統計、監測體系。支持行業、高校、科研院所依據自身特點開展碳排放核算、碳匯等方法學研究,建立健全碳排放計量體系。推進碳排放實測技術發展,積極推進遙感測量、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在碳排放實測技術領域的應用,提升核算水平。推動能源統計信息資源共享,做好碳排放數據管理。充實能源統計核算力量,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人員業務培訓機制,加強能源統計隊伍建設和信息化體系建設。

(三)完善財稅價格支持政策

積極爭取上級財政對我區碳達峰重大項目、重大行動、重大示范、重點企業的支持力度,同時引導社會資金加大對綠色低碳發展領域投資,落實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等稅收優惠政策,更好發揮稅收對市場主體綠色低碳發展的促進作用。積極對接風電、光伏發電價格,形成新型儲能價格等相關政策,鼓勵和推動新能源及相關儲能產業發展。嚴格執行針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的差別電價、階梯電價等綠色電價政策,加大實施力度,促進節能減碳。

(四)強化合作交流

主動對接學習益陽市其他區域的先進低碳產業、技術、管理機制,強化資源要素互惠共享。鼓勵龍嶺產業開發區學習綠色低碳建設的相關經驗,開展先進環保設備、清潔生產技術、低碳零碳先進技術、綠色低碳管理模式等交流合作,拓展行業產業朋友圈,形成合作共贏發展新局面。

六、組織實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

赫山區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要統籌協調解決碳達峰行動中的重大問題,指導相關部門和行業開展碳達峰行動。成員單位要按照區政府決策部署和領導小組工作制度要求,扎實推進相關工作。領導小組要定期調度區內重點行業工作進展,督促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落細。

(二)突出企業特色

赫山區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要結合赫山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各企業資源稟賦,堅持分類施策、因地制宜、上下聯動,有力有序推進碳達峰工作。高能耗、污染大的重點企業要率先推動企業綠色轉型。鼓勵龍嶺產業開發區著力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構建多元化產業體系,培育綠色發展動能。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做法。

(三)嚴格監督考核

以能耗雙控制度為基礎,逐步建立碳達峰碳中和綜合評價考核制度,實行能耗指標和碳排放指標的協同管理、協同分解、協同考核。實行碳達峰行動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制度,加強對碳達峰完成情況的評估、考核,建立年度重點工作進展報告制度、中期跟蹤評估機制。加強監督考核結果應用,對碳達峰工作突出的單位和個人按規定給予獎勵,對未完成碳排放控制目標的部門實行通報批評和問責,并將落實情況納入政府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各鄉鎮(街道、園區)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組織開展碳達峰目標任務年度評估,有關工作進展和重大問題及時向區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報告。

(四)加強風險防控

增強風險防范意識,統籌處理好減污降碳與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群眾日常生活之間的關系,完善風險防控和處置機制,做好重大風險研判和應急預案設計。進一步提升能源系統應急響應能力,做好能源換檔期保供工作。積極應對在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可能面臨的經濟、金融及社會風險,確保安全降碳。提前謀劃未來氣候變化可能引發的環境、產業變化,積極布局適應氣候變化的科學技術研發、新型產業構建。


標簽:

風電
閱讀上文 >> 青海?。禾剿髟诤D?、海西等風電規模較大的地區率先布局退役風電設備循環利用產業基地
閱讀下文 >> 廣東汕尾:推進6GW海上風電建設,致力打造千萬千瓦海上風電基地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al-hams.com/news/show.php?itemid=73935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按分類瀏覽

點擊排行

圖文推薦

推薦看資訊

久久久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17|久久人做人爽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精品久久久久无码字幕|玖玖月日本美女38|免费永久黄色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