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東方風力發電網>看資訊 >活動動態 > 企業家論壇一CWP2023:雙碳時代下的風電技術發展前景

企業家論壇一CWP2023:雙碳時代下的風電技術發展前景

2023-10-19 來源:能見APP 瀏覽數:560

10月 17日,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常務理事,風能專委會副主任李鵬主持企業家論壇一“雙碳時代下的風電技術發展前景”,參與該環節討論的嘉賓有 :遠景能源副總裁(中國區)兼解決方案總經理許鋒飛、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兼工程與技術研究院院長蔣勇、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兼創新研究院院長潘東浩、中船海裝風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凱、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楊懷宇、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風電事業部首席技術官萬宇賓、南高齒集團執行董事,風電事業部總裁顧曉斌。

2023年10月16日-19日,2023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2023)在北京如約召開。作為全球風電行業年度最大的盛會之一,這場由百余名演講嘉賓和數千名國內外參會代表共同參與的風能盛會,再次登陸北京,聚焦中國能源革命的未來。

本屆大會以“構筑全球穩定供應鏈共建能源轉型新未來”為主題,將歷時四天,包括開幕式、主旨發言、高峰對話、創新劇場以及關于“全球風電產業布局及供應鏈安全”“雙碳時代下的風電技術發展前景”“國際風電市場發展動態及投資機會”“風電機組可靠性論壇”等不同主題的21個分論壇。能見App全程直播本次大會。

10月 17日,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常務理事,風能專委會副主任李鵬主持企業家論壇一“雙碳時代下的風電技術發展前景”,參與該環節討論的嘉賓有 :遠景能源副總裁(中國區)兼解決方案總經理許鋒飛、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兼工程與技術研究院院長蔣勇、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兼創新研究院院長潘東浩、中船海裝風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凱、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楊懷宇、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風電事業部首席技術官萬宇賓、南高齒集團執行董事,風電事業部總裁顧曉斌。

以下為發言全文:

李鵬:今天來的都是頭部廠商負責風電技術研發的負責人,而且今天主題也是風電產業發展的技術方向,因為整個論壇自由一個小時,所以大家回答問題時候最好不要展開,直接說觀點,在座都是業內大家比較熟悉德人,所以應該對一些情況也比較熟悉。

第一個議題,我記得我們剛到風電行業時候,是1.5MW風機,葉輪直徑70米,這幾年風機大型化趨勢明顯,前一段看到一個10MW的風機,我以為海上的,結果是陸上的,海上18MW,明年25MW能出來。作為風電行業技術發展的方向,風機的大型化有沒有一個天花板,而且這種大型化會給整個行業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許鋒飛:我先說這個趨勢為什么會發生,我覺得還是大型化帶來的變化驅動是為了降本,還是為了更低的LCOE,還是為了節省土地資源。過去像1.5MW,甚至2MW的風機,跟10MW比起來省掉很多不用來發電的成本,表現在LCOE的降低,為業主做了很多貢獻,包括征地。但反過來給我們所有廠家,甚至南高齒這樣的供應商,部件的大型化帶來非常大的挑戰,同時,也要求整機商在風機的可靠性上要做的更好。比如,陸上已吊裝10MW的風機,葉片長度超過100米,這也意味著葉片驅動設計,葉片選材,葉片驗證,葉片制造,葉片運輸安裝,到最后葉片如何控制運行保證性能和可靠性對全生命周期產業鏈的供應商要求更高,核心就是可靠性。

蔣勇:我也談一下大型化對我們行業可能產生一些變化。

第一點,確實是一個可靠性。將來從16MW到25MW,如果一臺風機因為可靠性問題出現問題,損失比之前小功率大很多,包括單部件價格,整個價值量比之前多很多,所以對風機比較大的挑戰就是可靠性,我覺得可靠性要提上去。

另外一個,對于運維這一塊,因為單機容量變大,所以單機數量變小,對運維人數量可能下降,但是對于運維質量,包括一些部件全方位監控以及維護提出更高要求,以降低我們整個大的單體容量非常大的風機對電網的影響,包括業主發電量損失的影響。當然整個大型化還會促進整體的新材料運用,包括我們碳纖維滑動軸承,包括高強度鋼等新材料,有可能隨著大型化之后使用量包括規模也會上去,進一步會促進我們新材料的成本下降,會反過來促進我們風電的整個大型化的進步。

另外還有一個,關于大型化之后,實際上我們現在已經進入無人區,在未來一段時間,包括以后針對大型化的基礎性研究,我們一些基礎性的學科對產學研的協同合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需要通過產學研的更深厚的合作,去為我們的大型化打好基礎,促進我們整個風機大型化的健康發展。  

李鵬:陸上會出現15、16MW的情況嗎?    

蔣勇:有可能會出現。    

潘東浩:實際上行業發展到現在,大家的認識越來越趨同,不像十幾年前大家還討論技術路線,前面兩位談的我都非常贊同。

我補充一點,現在大家都在談大型化,我們10幾年前就在談拐點,但是拐點一直沒來。困惑得很,任何的產業、行業,哪怕物理,總有一個邊界,好在現在還沒到。剛才李主任問的15MW陸上可不可行,不一定是產業鏈的問題了,可能還要牽扯很多的工程技術,是不是我們能運到現場,制造端是不是這么大的部件能生產出來。材料端,如果我們碳纖維大量的應用,國產碳纖維我相信它的成本一定會大幅度降低,反而會推動大型化進一步的拓展。所以,每年我們都在看未來,每次看未來的眼光都不準,但是從眼前看大型化還是一個在短期內非常非常清楚的一個方向。

另外一個可靠性問題,大家都在關注,但是可靠性問題背后還有一點,以往我們風電的快速成長其實靠很大的數量來做很多的時間來做驗證,剛才比如說1.5MW,我投一個風場可能有幾十臺驗證可靠性,現在投一個風場可能跑半年未必能驗證我的可靠性。所以理論端、臺下端、測試端投入更大的成本做這個驗證。所以我個人講,是不是大型化到一定程度,可能對我們迭代的速度會形成一定的限制,所以可靠性的驗證樣本量更少。所以,相輔相成吧,目前看大型化應該在我們的旺季,未來3-5年內還是一個趨勢。    

李鵬:現在的問題是,誰能夠證明這個可靠性的問題,比方說你們覺得自己的好,別人的不一定好,但是實際上你看各項指標,包括功率曲線,可用率,大家基本上沒差別的,也就是說沒有辦法客觀的分析清楚這個風機的可靠性到底怎么樣,也就是行業里缺這么一個維度的指標。    

潘東浩:對,這個行業沒有公開的非常透明的指標,但是以往的可靠性問題跟我們現在擔心的可靠性問題不是一個層面的。以往其實我們還有很多歐洲的廠商在前面,大概可靠性理論邊界還是比較清楚的,現在是一個無人區,我們理論算過了,實驗算過了,我們還需要進行驗證,因為在任何一個設備機械尺寸達到一定程度時候,它的理論邊界有可能會被突破。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可能要更謹慎的看待這個問題,而不是等到最終它的可利用率等這些指標出來其實已經來不及了,這是一個最后的結果。    

李鵬:所以,現在大家可以考慮清楚一個事兒,我們達成的共識并不光是大型化共識。很多人跟我抱怨,現在要跳出最低價競爭這個窠臼,但是如果跳出最低價競爭這個窠臼要說明比別人好在哪兒。行業里并沒有一個機構把大家組織起來研究清楚,包括許博士說的LCOE,全生命周期的度電成本,到現在也沒有一家能說清楚,包括可靠性指標也沒有能說清楚,所以我們很難對某一家某個產品有清晰的判斷,這是我們聊到現在非常困惑的問題。    

張凱:幾位領導觀點達成一致,從市場驅動或者技術的發展,大家都認可大型化。對于行業來說,降本是一個最大的優勢。但是有一點,我們這里面剛好結合剛才幾位領導講的近期最大的挑戰就是大型化帶來的,不管陸上還是海上,風電的基礎理論上,包括葉片的問題看起來很關鍵,也很重要,也是很難跨越的一個問題,同時包括咱們的快速迭代、快速的推向市場,咱們整機的這么一個驗證應該說是不充分的,所以說導致這兩年應該說大型化還是有很多問題。

剛才李主任也講可靠性這么一個事兒,應該說我們風電這一套體系來自于國外,咱們看國外的風機是不講這個東西的,沒有這一套體系,我們國內的可靠性是基于軍品的這一套體系,拿來直接移植到風電行業不可以的,我們風電體系不健全的,有待進一步研究。

海上風電進一步支撐可靠性課題,也算是我們這個行業大家都關注到這一點的問題,希望下一步行業內相關的廠家一起協同來做這個事兒,我們前期也做了一個工作。    

李鵬:其實像國外很多比較重要的標準,其實都是團標,尤其是頭部企業,大家認可了基本上就形成了一個行業的隱形的強制性。大家認為可靠性重要,認為LCOE是比較重要的,那么實際上這個標準要盡快得出來,不然沒有一個尺度來衡量這個。    

楊懷宇:剛才主持人問陸上15MW能不能做,在這里做個廣告,因為今天下午我們就要發布我們15MW陸上產品,我相信在座的各家其實應該都有儲備。剛才各位領導也說了,這個大型化的事情最終還是大家認為成本的事情,只要大家算起來度電成本還會往下走,這個趨勢就不會停止。

當然,剛才各位領導聽到,這里面會有很多挑戰大型化之后,我相信我們中國的廠家從來都不缺乏嘗試的勇氣,所以這個肯定是沒有問題的。當然,可能各家會有各家的考慮,比如我們三一重能,我們想法是我在大型機組上還是做海陸一體化設計,做平臺時候就同時考慮海上和陸上問題,限制會多一些,基于不同考量大家步伐有快有慢,關注的點可能不一樣,最終我相信還是會走到更大的水平。    

李鵬:本來他們今天讓我問一下三一一個問題,15MW以上的會賣到一千以下嗎?    

楊懷宇:這個可能不光取決于我自己的想法,可能還要看市場和在座各位的想法。    

李鵬:好吧,那您覺得風機的大型化這個領域怎么才能夠控制成本,這個事兒可能至少從中標價格來說,三一確實一次一次的刷新了大家的認知,比方15MW的,也許以后陸上還有20MW的,這個過程當中產業鏈整體配套以及整體成本的管控,您那兒有什么想法和措施嗎?  

楊懷宇:首先,我覺得我們三一雖然說有時候可能會先走一步,我覺得現在看成本上并沒有絕對的領先優勢,在座的各位大家的產品投出來的價格基本上都差不多,至于說在成本的管控方面,肯定是多方面的。從技術角度講,我們覺得可能最主要的還是要根據你自己的情況和你了解的供應鏈配套能力合理的,一個是定義你的產品,一個是選擇或者說去定義你的部件的能力,有時候可能也不能去求全或者全覆蓋這種方式,還是要找最適合你自己的一個狀態,比如說載荷控制,或者是一些其他的方面,會有一些取舍,我相信各家肯定都有自己的考慮。    

萬宇賓:剛才大家聊到大型化和降本的關系,我也想表達一下我的理解?,F在行業內有一種共識,大家認為現在的價格成本的進一步優化就應該歸功于大型化,這點我有點不同的看法我想給大家分享一下。

我個人理解大型化對于降本的增加值應該從兩個角度理解,第一個,剛才許總介紹到,風機的大型化會和我們整個項目的關聯建設成本有極強的耦合,所以大型化本身不帶來紅利,這個對我們LCOE帶來下降。但是我們關注產品本身,大型化是成本挑戰,反而帶來成本增加,我們需要通過創新手段抵抗他,因為大家知道有一個基本規律叫平方立方率,以風電為例,我們捕獲的風能與風能直徑呈平方關系,對于這樣的大型結構,我們材料、重量、成本可能跟我們的材料呈立方關系。當然平方立方率并不是一個嚴謹的表述,更多是一個概念層面的。同樣我們呈現了在大型化路徑上面臨的挑戰,這條路是比較艱辛的也比較艱難的,未來能夠做到大型化的同時單位千瓦的成本還會更優。我們接受更柔的現實,并且我們了解這種柔性的特點,我們要駕馭這種柔性。另外盡可能增加我們材料的承載能力,所以大家看到大量新材料的應用。同時,我們的設計更加精細化,我們的控制更加的智能化,通過這些手段多管齊下,才能真正達成我們對平方立方率的對抗。

在這個過程中剛才也談到可靠性,我們在這個對抗的過程中其實會產生很多需要把控的要素,會比原來更多,會比原來問題變得更加復雜,所以這就談到一個最關鍵的概念就是我們的創新和驗證體系,我們一方面在不斷的嘗試新的東西,另一方面需要在產品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通過有效的測試和驗證的手段讓這些我們設計之初的預期、前提條件得到精準閉環,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產品真正在大型化之路上走的穩,走的遠。    

顧曉斌:前面幾位講的跟我南高齒感受不一樣的,各位都是負責技術的,我們接觸的更多是一些銷售、商務人員,感覺調子都不太一樣。我非常同意技術人員,盡管我是非技術人員,我覺得正常的邏輯自然科學是有它發展的規律的,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我們在國外也有很多客戶,國外整機商反而在反思,說我前面的基礎最最危害行業的是產品質量問題,產品可靠性問題,不管是哪方面帶來的。國內有點冰火兩重天,國內要有更大的基礎,要降低成本,當然這個是毋庸置疑的,有邊界效應擴散,但是任何東西都有一定的平衡點,通過平衡點之后還面臨很多未知的風險。我們應該要理智,大家要理智,要尊重科學。

說一下大型化對南高齒的挑戰,一個是涉及技術,我們原有掌握的1.5MW、2MW、3MW,很多設計模擬技術到了更大MW以后可靠性會降低,甚至一定程度上以后會大大降低。量變引起質變,按照中國市場的規律,在不斷推出這些產品,增加我們驗錯的機會,當然代價是巨大的。但是你不得不走這條路,我們是到無人區的,沒有很多可以借鑒的經驗了,我們一個是提升自己的設計技術。尤其對新產品的跟蹤,感謝主機廠非常配合,我們新產品密切跟蹤,及時反饋。再帶來的還有制造技術,也不是單純的放大,很多東西簡單來講,比如到熱處理超過一定厚度以后,原有的經驗和參數不是簡單乘1.5倍乘5倍。還有制造技術的更新,還有檢測技術,驗證檢測可靠性等等都超過以前。不僅僅是加強檢驗,而是檢驗技術要提升等。比如我們也推的自動的可以保證消除人為在里邊的判斷。大型化帶來很多的挑戰,但是對于我們來講,尤其我們作為零部件供應商,只有響應各個主機廠共同往前去進步。   

情況是不太一樣的,尤其中國的風能和國際上好像差別很大的在這方面。    

謝謝。    

李鵬:感謝,剛才確實收獲很大,接下來我有一個比較困惑,但是也比較扎心的問題。第一個,前幾天我們開了一個會,會上有人把手機拿錯了,后來我們就發現,VIVO的手機和OPPO的手機長相都一樣,我們在思考為什么不同的手機能拿錯,后來發現他們共享同一個供應鏈的。剛才說大型化是一個共識,這個共識也很可怕,我們這些年一直在抱怨最低價中標,實際上我們真的能夠說出來某一家跟另外一家風機上有一個本質的差異嗎?因為我們所有風機廠家的供應鏈都是基于同一個供應鏈,比如我們齒輪箱很多都從顧總那兒直接買的,葉片也一樣,屬于我們自己的東西是什么?所以大家能不能講講,從自己的角度去看,我們怎么打造我們差異化的優勢,因為如果不去回答這么一個問題的話,我覺得風電產業永遠會陷入最低價競爭的惡性競爭力。

剛才楊總說了,大家成本優勢都差不多,其實說白了,沒有幾個賺錢的,這種局面怎么跳出來,沒有人拿VIVO的手機跟蘋果比,我們在未來準備怎么打造我們跟其他的廠家的差異化競爭的優勢,除了原來的直驅跟雙饋是一個區別,現在大家都跑去雙饋了,雙饋跟雙饋什么區別,如果不解決的話,真的跟手機一樣我們產品沒有辦法回答為什么我要優質優價,因為我沒有辦法解決優質的概念性問題。    

許鋒飛:我先說,在座可能也有業主,比如說現在維斯塔斯也能造出來一款200/5.0,它的價格也是1800,你是買誰的?就它投的標跟國內所有廠家是一樣的。其實大家心里是有桿秤的,我們業主不傻,但是有的時候我們可能有很多因素決定了為什么我們老是在最低價這條路上狂奔。

回到剛才,李司問的問題也很好,我們可能不知道我們用什么來確切的評價可靠性,但是其實我們一定知道哪些不是,比如說TBA可用率時間肯定不是,你要求99%的時間可用率所有廠家都給你保。有風電同仁、行業做的很多工作,我們知道很多是,但是我們不知道什么東西不是。但是我們怎么找到什么東西是,比如我剛才問的大家那個問題,現在維斯塔斯很可惜,已經退出中國市場了,但是我們心里這桿秤我們是知道的,怎么樣把我們這些模糊的現在還沒有固定的、沒有數目化的。我們怎么去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我們共同來努力。   

蔣勇:我們當前整個行業確實是比較卷,可能看的更多的是整個的售價,最開始的初始售價,對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可能相對少一點,最終整機廠商存活比較好、發展比較好一定關注全生命周期成本,我們關注風機本身的品質和可靠性。我還是想說這一點,最終會決定整個風電廠商可以走多遠,大型化一定是一個趨勢,這是我們一個共識。

當然大型化走的過程當中,我覺得我們還是要注意節奏,相當于我們不要跨越式發展,可以一步一個臺階發展,風輪一點一點往上增加。設計、批量驗證過程始終需要有一個過程的,這里面就需要前面的一個大型化的基積淀,這是全生命周期的關注,包括臺架實驗關注度,特別大型化之后對臺架需求等是非常關鍵的。

對于未來風電發展,我們怎么樣評價它的風機的可靠性和品質,還有很多維度評價,包括部件損壞里,故障停機次數等等,確實缺少行業規范?,F在發展到很高的程度,幾乎每家都有數字化平臺,我們數據都已經回到業主的中心,有些部分也是給我們整機廠商進行了分享,如果我們有一套標準,基于這個標準,基于數據進行計算,完全可以對整機進行評價,基于這個評價可以驅動整個行業可以以一個良性的發展。

整體上來講,包括未來一些差異化競爭?,F在整機廠商很多差異化競爭是對風機系統上的理解,系統差距。風電其實競爭到最后可能競爭的是統計學,因為風電整個特殊性就是風的波動性和風電的不確定性,誰對風能的本身本質了解比較透,對機械結構,對風機設計了解比較透,就可能會有自身的優勢。

這里面說到底還是對數據的利用,包括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我覺得未來也是可以打出一些差異化。   

李鵬:感謝,我插一句,我最近在一直琢磨一個事兒,蘋果到底是賣硬件的還是賣軟件的,我最終得出來它是賣軟件的,因為硬件很大程度上,當然它也有自己的供應鏈,但是它的供應鏈同時也供給安卓的這些手機的廠商,所以某種程度上他也同樣在硬件上是共享供應鏈的,他的這種差異實際上從軟件這個角度、構建生態的角度起來的。    

蔣勇:因為大型化之后還有一個特點,風機數量變小了,所以我們供應鏈的數量也是變少的,這跟整個降本的規?;且粋€矛盾體,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平臺化和模塊化,甚至以后行業的標準化,如果模塊標準化成本會進一步下降,但是軟件的差異化是每個廠商不一樣的地方。    

潘東浩:咱們現在是差異化,計算的差異化感覺這些年差異化在收斂。    

李鵬:我們也有這個感覺,我們感覺確實我們也不傻,大家可以看看,這些年我不點名,但凡出了批量事故的都消失了,真正出現了技術上有重大問題的這些廠家現在都消失了,所以,能存活下來的其實都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實際上就我們自己的感覺真是分不清楚這個之間,如果說單純的某一類的,比方說剛才許博士說的那幾個指標,但是綜合到一起,其實最后歸結到全生命周期的度電成本影響非常小。    

潘東浩:我們最近做一些小項目,研究企業特有的統計模式或者怎么樣,這個也不是重點,前面李司談的差異化,打從創新來考慮差異化已經意義不大,只是一種選擇,實際上我們會下都有各種交流,我們的技術人員,包括我們合作方,上游下游交流相當充分,差異不是我們創意的能力或者怎么樣,而只是企業的一種或者跟市場營銷的一種模式的選擇,最快或者最大最長需要拋出來?,F在我們選擇什么,我們現在創新要求最快,推產品我們要有意控制節奏,是選擇的問題不是創新媒體。我們面臨的風險跟壓力跟以往不一樣,現在大家都談可靠性問題,這個跟幾年前談的可靠性問題不一樣,幾年前可靠性問題是大家要注意可靠性、質量管理或者怎么樣?,F在的可靠性問題是前面一團迷霧,所以這個時候的試錯或者怎么樣在于不同企業間的一種選擇,在什么時候推到一個什么樣量,這是我們差異性的選擇。當然到不了前面舉個的例子,蘋果的維度。   

張凱:李總你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這個問題是產品戰略,實際上是每一家的核心。第一個觀點,咱們現在的行業的差產品戰略,我認為更多不是從技術的驅動,更多是市場推動的。比如咱們大型化,或者陸上風電,是成本競爭的產品戰略,有比較大的區別,第二個,看似咱們各家的供應鏈有很多相同,同質化很嚴重,但是核心的不是這樣。第三個,軟件一定是不同的,現在看起來在行業,就是制造這個基礎上有大幅進步的情況下,硬件大的問題看起來沒有顛覆性問題,更多的是怎么用好它。你的主控,你的變價,你的場權控制怎么用好,各家有自己的獨門絕技,根據你的運行,根據你自身的技術基礎有不同,我相信各家一定不同。    

李鵬:感謝張凱總,張凱總談了自研問題,我知道你們增加一些關鍵零部件自研比例,這塊您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打造差異化還是控制成本?   

張凱:機械運行可靠性影響更大一點,一方面產品更好的發展,另外一方面為了提升競爭力,各家是有不同的。   

李鵬:所以哪些自研哪些不自研,這個是很重要的判斷,哪些是將來能夠,軟件肯定是一個,好多葉片也自研,因為葉片的設計對于發電力影響比較大,齒輪箱大家不會自研,接下來三一自研可能范圍也是不斷擴大的,這塊有什么想法,包括怎么打造,除了價格之外,三一其他的差異化路徑。   

楊懷宇:我們主要自研的是葉片和發電機,就像剛才主持人說的,葉片主要是因為跟整機的相關性太高了,你對于設計的不同認識對于整個產品最終的影響太大,所以葉片我們肯定要堅持自研的,像其他的零部件我們至少目前暫時沒有自研的打算,我們其他的部件還是通過整個行業推高規?;a,追求規模效應可能對整個行業或對我們自己目前禮說可能更占優。

我也同意許博士想法,現在看起來從表面參數上看,大家的同質化比較嚴重,但實際上細節應用大家還是有一些差別的,比如說同一款齒箱大家應用水平可能不一樣,有人用到6MW,有人用到5MW,像葉片,有人追求效率,有人在不同機型上匹配載荷和成本,這個確實不同的產品不一樣的,就像剛才主持人說的,其實蘋果和安卓為例的話,大家都知道其實蘋果攝像頭的品質肯定不如安卓企業級,通過他自己的優化可能水平沒有那么大,這個在風電行業還是會有的。

我們將來不一定非得盯著主機本身,將來大家肯定都會成為所謂行業整體方案的解決商,也是為了擴大自己的盈利能力,因為現在確實主機的毛利也非常低了,將來大家都說數字化消費之后都是體驗優先,追求體驗,將來我們還是針對我們的客戶的體驗的痛點和難點想一些辦法。    

李鵬:感謝楊總,接著問一個問題,提到做整體方案的提供商,很多行業都提這個事情,包括光伏行業,光伏行業現在是非常明顯的,您覺得整個風電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它的核心點在哪兒?   

楊懷宇:我個人覺得,當然現在可能想的也不是很重要,最終還是看你到底能給客戶帶來多大的收益,你的方案優勢比現有的到底能好在哪里、高在哪里。這里面剛才說的后面的服務、現場的施工,作為我們三一集團都在做一些研究,將來即使國內市場推動慢一些,對國際市場來說這套思路至少被接受的。像海外維斯塔斯來說主要利潤點都是來自服務,整機本身也其實利潤率很低,甚至是負的。  

許鋒飛:現在風電鏈條是很清楚的。整機,業主找設計院做選址設計,送出,最后發電。整個鏈條很長,涉及到的分工也很細,如果說一家要去做整體的解決方案的話,是不是就得把設計院整合進來,或者自己要不要成立一個設計院。但風電門檻比較高,比方說風機質量很好,但是微觀選址,尤其單臺機的選址影響極大。整體的解決方案更多的是打算自己有能力建設,還是整合產業鏈條上下游。  

楊懷宇:這個還有待成熟,但是都有。比如我們三一自己,有自己的新能源公司,做風場端設計和運維,類似于設計院的職能?,F在從能力上講不好說,跟成熟的大設計院是不是能比,但是至少是引入一種競爭和比較。大家只有互相促進才會促進這個方面的進一步的發展,就像現在主機廠這樣,大家也是在競爭中互相都有提高。   

李鵬:今天金風沒來人,他們基本上往這方面走,打造全方位服務運維能力,效果怎么樣,拭目以待。    

萬宇賓:剛才談到解決方案,可能在座的所有的風電整機企業至少5年前就已經提出從賣風機向賣解決方案轉型。事實上整機廠商也有這樣的能力和技術資源。但現實是,在大量的批量的風電項目運作中,因為一些角色的原因,主機廠家能夠深度參與解決方案的設計、定制和優化的機會并不是特別多。所以很多時候可能跟我們行業的項目運作點、運作方式有一定的關系。作為設計院可能從他在一個項目中的職責定位來講,可能有時候又不一定能夠真正的和業主和發電企業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去精雕細琢每一個設計。

這里面我可以提一個我個人的看法,從我們合作的這么多客戶當中,我們也發現有的客戶,這里舉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華潤,他自己的研究院總部建設管理部門,包括計算中心,他們會深度參與每個項目前期的微觀選址、設計過程,形成了一種機制。在每個項目中發電企業,第三方的設計院,整機廠商聯動探討每個項目中該怎么優化、設計。從結果來看也是比較好的,因為我們站在主機廠視角,有時候看我們這么多風機運行在不同的客戶下也表現出差異性,是比較正面的案例。站在發電企業本身有自己的利益訴求,雖然解決方案的精細化設計和優化設計門檻比較高,但是作為他們自身如果能夠在這一塊投入更多的資源,投入更多的技術力量做好,我覺得完全是有可能的。    

李鵬:顧總,回到剛才那個問題,都是以前的,怎么整合出差異性?

顧曉斌:這個行業的透明度還是應該增加,怎么增加。如果我南高齒出了問題我肯定不希望透明的,我的競爭對手出了問題應該透明,大家知道它有問題。行業的透明度增加以后,我相信各個企業的差異,產品的差異,不論是硬件還是軟件應該體現出來。沒有道理這么多家企業做出來的東西一模一樣,我壞的他也壞,他壞的我也壞。這個不符合科學規律,這個難題很大,只能提給協會看看如何增加透明度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對風機的考驗,沒有拉到比較嚴苛的考驗,真正差異性沒有得到體現。國內去年平均運轉時間兩千小時,國外三千八小時,甚至好的超過四千小時。拉到四千以后產品的可靠性、差異性就體現出來了,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都跑一樣快,我長期運行的可靠性得不到體現,所以也有一個經濟問題。算一下時間,國外兩千小時,國內一千八小時。按裝機容量,國外建兩風場,國外建三個風場,是裝機價格打的這么狠也是原因之一。因為國外發電小時數超過我們,所以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拉到三千四千再看穩定性怎么樣。

比如我們齒輪箱都是南高齒,或者還有二級供應商,還有三級供應商。我們了解,我們也有很多友商,到二級供應商、三級供應商水平參差不齊。我覺得在南高齒來講,我們說我們要做世界一流的企業,世界一流的企業一定是一流的供應商來支撐的。不可能說我是世界一流的企業,但是我的供應商,我的軸承等都是二流三流的,這是一個悖論。即使在供應鏈上也有差別,如果只看一層看不出來,相信再看第二層、第三層一定能看出來里面的差異性,這個差異性是不是會有影響的。我認為一定會有影響的,要不然為什么企業有所為國際一流的企業,有二流三流企業,一定產品品質上有差別的。

就講這么多。謝謝。  

李鵬:您擔心的的透明問題我倒不是太擔心,因為但凡有問題了下午就收到信息,都是競爭對手發的。第二,不是刪貼問題,出了什么事兒或者什么問題,業主心里都多少有數,也就是一個月兩個月差不多這個事兒。大家在座的確實有一件事要承認,大家的差異沒有大家想像那么大,這個可能還是從業主的角度愿意去提一下。

今天也是比較難得,在座的基本上都是做技術研發的,底下有很多的業主,最后每個人從研發負責人的角度,看看跟業主有沒有一句話要交代或者叮囑的?

許鋒飛:我相信最后兩個長得一模一樣的手機滑開解鎖以后,最后這兩個人各自拿對了自己的手機,所以誰是你的菜,雖然表面看一樣,誰是你的供應商,大家用的風機用的多了都會給出自己的判斷,哪一個是你想要的。   

蔣勇:風電本質還是一個發電設備,最終比拼品質和質量,我們相信通過未來的整個行業的發展,包括整個透明化程度的不斷擴大,整個風電一定會進入到一個非常理性的時代。   

潘東浩:我們運達風電是做百年老店的,希望跟業主在長久的收益模式形成一種共識,并且共同創造這樣一個新能源下一步美好的未來。   

張凱:最后說一句劃分,風電是一個長跑,希望咱們用時間來檢驗這個東西,最后有品質、有可靠的產品,一定會為業主合作共贏創造價值。    

楊懷宇:我們三一是發展過程最波折的,以前給業主帶來了很多困擾,這幾年來看,我們三一一直把體驗和效率放在第一位,風電市場長跑日久見人心,我們通過長時間的體驗和配合,能夠使大家對我們有一個新的認識。    

萬宇賓:風電的產品技術發展需要持之以恒,需要長久的堅持,中車愿意跟所有行業同仁客戶一起共同努力,久久為功,在雙碳實現路徑過程中展現我們風電的價值。     

顧曉斌:我們平時跟業主,跟主機廠也聊,借這個機會誠摯邀請我們的業主,我們客戶的客戶能夠有機會到南高齒參觀,我們充分監視我們在技術、應用、質量控制以及供應鏈管理方面我們所做的工作,歡迎大家指導,我們有信心讓您對南高齒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夠更相信我們的產品。謝謝。    

李鵬:感謝各位嘉賓,今天上午我覺得收獲還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一個收獲就是我們發現我們很多有共識的概念其實是沒有指標的,這一點既是這些頭部企業下一步去努力的方向,也是整個協會下一步一個工作的重點。我們說可靠性,我們說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我們希望將來做選擇時候每一家都把指標拿給我們看,到現在是沒有的。另一個,我覺得雙碳以及商業模式的改變,可能把整個風電產業蛋糕做大。如果在座的整機廠認為中國整機都很卷,都打價格戰,如果不解決差異化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夠用量化指標證明真的能夠給客戶帶來價值。我覺得整個行業可能還會繼續卷下去,這個可能也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一個結果。

今天于秘書長跟我講,這次參會廠家是最多的,1000多家。但是我們也看到我們熟悉的廠家沒有來,各種各樣原因已經掉隊了,我們希望將來整個風電廠也能夠蓬勃發展,蛋糕越來越大。希望整機廠、業主能夠在發展過程中獲益,獲得更好的更加綠色的未來。

感謝大家,今天的論壇到此結束。

 

(根據演講速記整理,未經演講人審核)


【延伸閱讀】

向海而興,逐夢深藍!CWP2024海上風電主題展邀您參展

向海而興,逐夢深藍!CWP2024海上風電主題展邀您參展

乘風破浪待群英!CWP2024將于10月16—18日在北京舉辦

重磅!全球首個“氫風”結合主題展會 ——2024風能氫電展將于10月16日在北京舉辦

CWP2024儲能主題展區火熱招展中,助力風儲產業鏈協同發展

阜特科技攜新品亮相北京風能展

南高齒集團精彩亮相2023北京風能展

中車山東董國慶:退役風電葉片清潔智能循環應用系統解決方案

陽光時代律所壽方亮:風機退役與技改的合規風險防控

龍津節能張國鵬:退役葉片循環應用解決方案

電氣風電王飛:風電設備循環利用探索

成飛新材料袁煒:風電葉片資源化循環回收再利用技術及產業化

金風科技周杰:以全壽命周期智能安全解決方案,應對風電機組大型化時代的安全挑戰

鑒衡認證中心宗川翔:貫通設計、制造及項目管理全環節,控制風機質量安全風險

國能日新盛潔:風電并網控制技術與調頻可靠性探討

華能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蔡安民:尊重技術和市場的發展規律,技術創新并非一蹴而就

三一重能李正寶:風險防控,“細”字當先——風電機組安全的保障

中材葉片黃輝秀:大型風電葉片帶來的挑戰及其解決方案

中車山東王天君:“風”狂時代,路在何方?風電裝備可靠性系統工程實踐

中車株洲電機李如海:平價市場下風力發電機可靠性關鍵技術研究

閱讀上文 >> 海陸并舉 質造精品——中船海裝重磅發布海陸新品
閱讀下文 >> 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全球風電研究主管奧利弗·梅特卡夫:全球風電供應鏈挑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al-hams.com/news/show.php?itemid=71206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按分類瀏覽

點擊排行

圖文推薦

推薦看資訊

久久久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17|久久人做人爽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精品久久久久无码字幕|玖玖月日本美女38|免费永久黄色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