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東方風力發電網>聊市場 >行業分析 > 【思考】能源轉型的兩條出路 中國會選哪一條?

【思考】能源轉型的兩條出路 中國會選哪一條?

2016-12-09 來源:石油商報 瀏覽數:386

建造大規模核電廠生產氫迄今還是一種幻想,而發展可再生能源設施制造業,將注定推動中國和印度新興大國進一步工業化。

  建造大規模核電廠生產氫迄今還是一種幻想,而發展可再生能源設施制造業,將注定推動中國和印度新興大國進一步工業化。
  
  國際能源署署長比羅爾上個月在巴黎召開的“紐約時報明日能源大會”上宣稱,目前可再生能源的發電能力已超過煤電,成為世界頭號電力來源??稍偕茉醋兊迷絹碓奖阋?,且具有較高的成本效率,但仍然需要政府的支持,尤其應像中國和美國那樣,若缺少政府支持,發展可再生能源會遇到困難。
  
  國際能源署稱,2015年是可再生能源的轉折點,全球新增清潔能源發電能力超過50%,達到1.53億千瓦,同比上年增加15%。2015年,全球每天安裝50萬塊太陽能板,每小時安裝兩臺渦輪風機,而中國就占了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的40%。
  
  據國際能源署對可再生能源的最新預測,未來5年,這一發展仍將繼續,每小時將安裝3萬塊太陽能板、2.5臺渦輪風機??稍偕茉丛诎l電能力中所占份額將從2015年的23%,增至2021年的28%??梢?,未來能源系統的問題十分重要,將影響各國的政策和決策,那么未來全球能源系統將遵循什么樣的技術路線,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前景究竟如何?
  
  持續減碳的能源轉型為何停滯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教授馬修(JohnA.Mathew)在11月出版的《未來》雜志發表論文指出,未來能源的競爭原則,將是化石燃料脫碳與制造學習曲線的競爭。這兩條路線都是要逐漸淘汰化石燃料,一條是脫碳過程,即主要基于氫能的集中式能源系統,包括大規模的零排放電廠,這條路線將導致核電規模擴張。另一條是發展分散的可再生能源系統,如風電、光伏發電,這些都是制造業產品,可以增加回報減少成本。其實主要驅動力不在于“分散”,而在于對化石燃料“創造性破壞”的副效應。
  
  第一條“集中”路線是由東西方研究中心下屬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的學者創立,由該所具有遠見卓識的物理學家馬切蒂(Cesare Marchetti)在上世紀70年代最先提出,該路線技術傾向于10億級規模的核電和氫能經濟,對太陽能、風能和可再生能源不屑一顧。
  
  馬切蒂1986年提出的一個“主要概念”是以脫碳驅動能源轉型,并勾畫出未來50年的能源技術、電力和運輸系統演變的圖景。馬切蒂認為,能源轉型就是從一種燃料向另一種燃料持續減碳的過程,薪柴的碳氫比為10︰1,煤炭為1︰1,石油為1︰2,天然氣為1︰4,最終為零碳氫能。
  
  然而,這一趨勢現在發生逆轉或停滯,近20年全球碳強度走勢并未下降,沒有走向氫經濟“不可阻擋”的化石燃料脫碳過程,更沒有高碳向低碳能源轉型的精確機制。馬切蒂描繪的是上世紀70年代看到的化石燃料脫碳情景,但此后的“石油沖擊”,新世紀以來快速工業化用煤造成的“中國沖擊”,接著是當前的“印度沖擊”(可能要延續10年),更不必說美國的“頁巖氣沖擊”,以及不太顯著的能源效率提升和氣候變化激發的可再生能源熱潮,這一切都在破壞靜態系統。
  
  馬修指出,馬切蒂曾經提出“10億級規模核電能源島”,以及由數十個零排放電廠供電的“大陸超級電網”構想,這些聽起來十分有趣,但與各國當今需要做出的能源選擇無關。相反,核電的發展趨勢是反應堆的小型化、模塊化,并且會比10億級規模的項目更廉價,可見“大的并不一定總是美的”。
  
  IIASA學者看不上常規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陽能和風電,甚至無視水電的存在。他們說風電的功率密度低,不可能在陸上發展滿足需求。然而從中國的實例來看,2009年風電能力已超過核電,2012年風電發電量超過了核電。
  
  風電還經常因“資源需求過多”遭到詬病。馬修說,以美國總發電能力100億千瓦來說,建設100億千瓦風電設施需要2900萬噸鐵、9000萬噸鋼、3.5億噸混凝土。而僅中國2012年就生產了7.09億噸粗鋼和6.54億噸生鐵,所以材料供應不是問題。
  
  IIASA學者批評,光伏板效率還停留在10%,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以意大利已竣工的蒙塔爾托迪卡斯特羅光伏電場為例,這個項目光伏板面積1.7平方千米,額定功率8.4萬千瓦,一年可發電1.4億千瓦時,真實的功率因數為19%。以此推算全美100億千瓦發電能力,光伏發電需要土地面積2萬平方千米,僅為美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0.2%。
  
  可再生能源的真正優勢在成本
  
  那么,常規可再生能源在21世紀前半期有可能成為主要一次能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根據中國和一些工業化國家如德國的實踐經驗,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常規可再生能源的基本優越性表現在幾個方面:清潔(低排放以至零排放),無污染(這對燃煤造成顆粒污染物的中國和印度尤其重要),資源不枯竭;由于不需要燃料,運行接近零成本;“分散”也應視為一個優越性,無論規模大小均可,因此十分具有實用性。
  
  可再生能源的某些優點并不明顯,需要進一步解釋。從根本上說,可再生能源能夠實現規?;?,模塊化結構可以是1塊太陽能板,也可以是100塊、1000塊,由于模式可以復制,額定功率就能不斷增加,而不會因復雜性降低效率。在這方面,核電就不行了,核電有一個優化運行規模,低于或高于這個水平,運行效果都不佳。而且,可再生能源是一種沒有重大風險的相對安全的技術,不會因擴大規模而加劇危害。至于采用的危害性材料,解決辦法是循環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用量和廢棄。
  
  更重要的是,可再生能源優越性在于節約成本趨勢,可再生能源本質上是制造產品,大規模生產制造帶來規模經濟效益。這意味著真正的能源安全,因為制造業可以在任何地方開展,不像化石能源在各地分布不均,因而沒有地緣政治壓力,所以,“制造可再生能源”是能源安全的關鍵。制造業的特點是隨著經驗的積累而提高效率,結果是減少成本、增加回報,成為增加收入和財富又不會給地球進一步帶來壓力的資源??稍偕茉催€有一個最重要的經濟優越性,即制造業可為農村和城市提供就業,是具有創新性和競爭力的能源部門,也是未來的出口平臺。
  
  在列舉可再生能源的優點時幾乎沒有提到低碳和減少碳排放,實際上,可再生能源是唯一真正解決能源系統清潔化問題的途徑。這也是中國和印度大力建立可再生能源系統的原因,不是出于道德或審美目的,而是事關國家發展戰略的最高優先安排。所以,可再生能源革命的真正驅動力不是政府政策,不是商業風險承擔,不是消費者需求,說來簡單,就是降低成本,可再生能源降低發電成本,并可匹敵傳統化石燃料,而且還有進一步降成本的可能。
  
  超級電網也在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但概念與以往完全不同,這是基于IT技術電網整合的很多波動資源,也具有同樣的可規?;?、可復制特點。相對這些優點,可再生能源常被提及的問題實際并不大,波動性可進行各種形式的系統整合,如智能電網、需求響應,以及能源存儲。隨著國家與商業儲能設施的快速發展,甚至可以消除發電波動。
  
  馬修最后說,兩條競爭路線,基于脫碳的大規模核電廠生產氫迄今還是一種幻想,而基于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設施制造,將注定推動中國和印度新興大國進一步工業化。如果特朗普堅持親化石燃料路線,否定可再生能源,那么他遲早將會發現這是個錯誤。
閱讀上文 >> NSRI:風場運維將成為海底公司進軍海上風電的關鍵領域
閱讀下文 >> 2017年新能源行業投資策略:能源互聯網助推行業快速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al-hams.com/market/show.php?itemid=32323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按分類瀏覽

點擊排行

圖文推薦

推薦聊市場

久久久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17|久久人做人爽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精品久久久久无码字幕|玖玖月日本美女38|免费永久黄色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