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東方風力發電網>訪人物 >名家觀點 > 【人物訪談】楊校生:早期風電開發的那些日子

【人物訪談】楊校生:早期風電開發的那些日子

2018-10-13 來源:《風能產業》作者:王潤茁 瀏覽數:511

從1988年與風電結緣,轉瞬間30年過去了。楊校生的工作崗位和“頭銜”幾經變化,卻始終沒有離開風電,完整的見證和親歷了我國風電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全過程。



楊校生

早期風電開發的那些日子
 
  從1988年與風電結緣,轉瞬間30年過去了。楊校生的工作崗位和“頭銜”幾經變化,卻始終沒有離開風電,完整的見證和親歷了我國風電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全過程。
 
  在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即將迎來成立30周年之際,本刊記者采訪了現任分會理事長楊校生,請他講述了現在已經鮮為人知的中國風電發展早期的那些事。
 
結緣風電,丹麥始啟蒙
 
  “30年前,風力發電在國內主要是解決地處偏遠、無動力、無電貧困地區農牧民的用電和提水問題,所以1988年國家能源部成立后,在農電司設立了農村能源處,負責新能源發電工作,我擔任了副處長一職,從此開始了與風電30年的不解之緣。”楊校生回憶說,“到任后我發現,當時的風電行業現狀是沒錢、沒人、沒技術、沒設備、沒相關知識和經驗,還很少有人理解和支持,真可謂是一窮二白,舉步維艱。”
 
  想要系統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的中國風電產業發展實際,坐在部機關大院里是不行的。于是楊校生走出辦公室,到全國各地實地考察,走遍了當時國內所有的試驗科研和示范性的風力發電點,寫下了萬余字的筆記,并將部分內容整理成報告提交給上級部門,得到了能源部領導的重視。
 
  國內的情況大致摸清了,還需要了解國際風電發展狀況,但當時國內少有相關資料,楊校生就想方設法去搜集國外風電技術論文和資料,先后編譯發表了數十篇技術文章,有些觀點在當時很具啟迪意義,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1989年8月,聯合國發展計劃署(UNDP)在丹麥召開 “國際風能研討會”,這讓前去參會的楊校生有機會親身體驗到丹麥風電的發展情況和先進的技術,他抓住一切機會與丹麥風電同行學習交流,并深受啟發?;貒?,結合世界風電的技術趨勢和中國實際,楊校生對中國風電發展提出了建議:“中國微型風電機(百瓦級)技術比較成熟,而大型風機(百千瓦級)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相差甚遠。大型風電機的設計和制造規律我國掌握不多,靠仿制和有限的科研很難在短時間趕上世界水平,建議引進大型風電技術,組織國產化生產以改變這種局面,否則會極大影響中國風電事業。”事實上,后來中國風電產業的發展歷程也完全印證了楊校生這一建議的前瞻性。

義無反顧,“下海”干風電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經濟開始騰飛,電力需求快速增長。國家能源部在推動煤電發展的同時,已經意識到我國能源結構不盡合理,下決心要發展風電。在時任能源部部長黃毅誠的指示下,楊校生根據我國風能資源、風電發展的趨勢和技術發展情況,起草了《關于大力發展風電的請示》報請國家計委,得到高度關注和認可。
 
  1991年,國家能源部決定成立專業的風能開發公司,并要求公司要按照市場規律發展風電,自主經營,自負盈虧。1992年,能源部注資,組織安排部分干部“下海”,組建了中國福霖風能開發公司。
 
  這時的楊校生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繼續留在機關享受熟悉安逸的工作環境和優厚的待遇,一個是“下海”進入福霖公司開始條件艱苦且前景不明的風電開發事業。楊校生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后一個,出任中國福霖風能開發公司副總經理和總工程師。“當時比較熟悉了解風電行業的人還不多,為了國家的需要,我責無旁貸。” 由此,楊校生走上了風電開發第一線,投身到中國風電場商業化、規?;_發的早期實踐中。
 
  由于當時國內完全沒有商業化風電場項目的開發經驗,楊校生和他的團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技術和操作難題:風資源分析、風電場可行性研究、風電場選址、風電場設計、項目審批手續……所有這一切難題都只能靠自己去解決。楊校生告訴本刊記者,他們為此做了大量工作,組織了行業內的技術人員合作攻關,編制完成國內最早的風電場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廣東南澳風電場可行性研究報告》等幾個可行性研究報告。
 
  “可行性研究報告完成后,接下來我們又遇到了審批問題。國家計劃部門過去從沒批過風電項目,如何審?怎么批?沒人知道。我們經過多方奔走,終于得到了國家計委電力司水電處的支持,國家計委以計能源[1993]1859號文正式批準,這才啟動了國內第一批商業化、規?;娘L電項目建設。”回憶起當年遇到的種種困難,楊校生感慨不已。


 
國家計委批復文件
 
披荊斬棘,創開山之作
 
  中國福霖風能開發公司竹笠山風電項目裝機3000KW,是當時國內最大的風電場項目??尚行匝芯繄蟾嫱瓿刹@批準后,楊校生帶隊來到廣東南澳這個地處偏遠的蠻荒島縣。
 
  “那個時候的南澳貧窮落后,盡管之前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生活條件的艱苦還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們當時住的縣政府招待所大院里遍布青苔,房間里僅有的設施就是一張床,一個臉盆,門后盛水大缸和一個水瓢。島上淡水奇缺,回到駐地想洗個澡都是件比較奢侈的事。”回憶當時的艱苦生活楊校生說,“不過,那時候一門心思都在竹笠山開發風電上,再苦再累也算不得什么了。”
 
  除了要克服生活上的困難,楊校生和同事們還要面對島上交通極其不便、地形復雜的考驗。山上亂枝叢生,藤條蔽道,楊校生就從當地請來老鄉作向導,老鄉在前面帶著刀具斬藤開路,他和中國水利水電工程顧問公司的十幾名技術人員跟在后面,用手持測風儀觀測風的分布情況,作為后來風電場機組列陣布局的依據,進行風電場微觀選址的勘測。
 
  考慮到竹笠山地形復雜,海島的運輸難度和山坡陡峭給安裝帶來的難度,幾經比較機組的性能和價格,反復篩選機型,該項目最終引進了15臺丹麥Nordtank-200KW機組,這也是當時國際上最先進、性價比最高的機型。
 
  “為了開展設備國產化試驗,我們當時是冒著極大的風險在福霖鞍山風神公司完成了風電機組塔筒國產化的首次嘗試,最終制造出了合格的風電機組塔架。這是國內首次自行制造塔筒,從此結束了我國塔筒一直依賴進口的歷史,也是風電機組國產化的開端。”說起這些,楊校生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1994年年底,中國第一個商業化風電場——廣東省南澳竹笠山風電場建成投入發電運行。在各方的關注支持和項目公司全體職工的不懈努力下,該項目在開發、建設、運行管理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僅實現了自負盈虧、按時還貸,為職工發出工資和獎金,還為各方股東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特別是該項目的成功,為后續的中國風電商業化、規?;_發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培養出了一批骨干人才。
 
  1996年,國家電力部在南澳竹笠山風電項目所在地廣東汕頭召開了全國風電大會,明確了國家大力發展風力發電的方向,號召全國電力系統大力發展風電。風電商業化、規?;l展的星星之火,開始呈現出燎原之勢。
 
  “1997年,在國內資金極為困難的情況下,福霖公司再接再厲,參股汕頭南方風能開發公司與荷蘭Nuon公司合作,在南澳果老山建成了國內最大的中外合資風電場項目,開創了中外合作建設風電場的先河。這個項目安裝了40臺丹麥NEG Micon-600KW機組,在1998年7月并網發電。”楊校生介紹說。
 
  2000年前后,中國福霖風能開發公司并入龍源電力集團,龍源集團的主營業務開始轉向風力發電。由于搶占了風電開發先機,也成就了日后龍源集團作為開發商和運營商在風電領域的霸主地位。


 
1995年能源部黃毅誠部長視察南澳竹笠山風電場


 
1996合資風電場項目簽字

回首往事,不枉此生
 
  經過幾十年來的發展,如今中國風電裝機已達1.8億千瓦,多年來占據世界首位。風電發電量占比逐步提高,已穩居我國第三大電源。中國風電設備的制造能力已經可以完全滿足國內外開發需要,自主研發制造的6000千瓦及以下的、適應各種風況、各種用途的風電機組型號已有數百種之多。同時,我國還建立起具備很強研發能力和全產業鏈的研發體系,自主風電技術特別是在低風速風機技術和智能風機技術領域走在世界前列,中國的風電技術、裝備和項目開發已開始穩步走向海外。
 
  就如同親眼目睹了一個蹣跚學步的幼小孩童,在自己的精心撫育下,如今已長成高大帥氣的棟梁之材,每每說起中國風電行業這些年來的成長歷程,楊校生都如數家珍,滿懷欣慰與自豪。如今作為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的理事長,楊校生仍然在為中國風電事業發展操勞。當年和他一道參與項目建設的前輩們都年事已高,大多已退休,有些已故去。
 
  回首往事,早期開發建設的幾個風電項目猶如大海中的一朵浪花,已完全隱身于波瀾壯闊的風電發展大潮中了。然而,正是由于前輩們的艱苦努力和辛勤付出,才讓中國風電發展沖出了起跑線,從最初的默默無聞到進軍世界級賽場。今天的一切是前輩們以往成就的延續,他們的貢獻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閱讀上文 >> 熱點|中國海裝副總經理張曉陽:分散式風電,四大主體層和諧發展,共享共贏
閱讀下文 >> 中國風能協會主任姚興佳:中國風電依然保持著健康快速的發展態勢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al-hams.com/experts/show.php?itemid=31517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按分類瀏覽

點擊排行

圖文推薦

推薦訪人物

久久久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17|久久人做人爽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精品久久久久无码字幕|玖玖月日本美女38|免费永久黄色网址